五公子之乱(上)
公子昭是齐桓公在执政末年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但在当时,不少颇有野心的公子并不打算接受这样的安排,不甘心对公子昭俯首称臣的他们便暗中拉拢权臣,图谋篡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共有五位公子,分别是公子无诡(又称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撒手人寰,著名的奸臣易牙和竖刁立刻发动叛乱,拥立公子无诡。公子昭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毫无防备,无奈之下只能仓皇出逃到宋国,时任国君的宋襄公由于之前和齐桓公有约定,于是立即联合卫、曹、邾三国军队前往齐国平叛,最终,公子无诡、竖刁、易牙一党被剿灭,公子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君位,史称“齐孝公”。但是,这位新任国君还没来得及将君位坐稳,麻烦就又找上门来。虽然公子无诡及其党羽被剿灭了,但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四人还在,他们私下经过一番商议,最终达成了共识,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不如趁机一起反了。于是,整个齐国公室又陷入到一片混乱当中,和上次一样的是,齐孝公力不能敌,再次出逃到宋国。相信此时的宋襄公一定被弄得哭笑不得,但既然当初答应了齐桓公,只能硬着头皮把事情做到底。于是刚刚班师回朝的宋国大军再次进入齐国。这一次,又是宋襄公大胜,齐孝公再次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君之位。
齐孝公执政的时间一共有十年,在此期间,楚成王在泓水之战中击败了宋襄公进而威慑中原诸国,而曾经作为群雄领袖的齐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对于楚国的肆意征伐只能作壁上观。公元前633年,齐孝公去世,刚刚得以喘息的齐国内部再次发生了动乱。当年,宋襄公第二次率军进入齐国平叛虽然大获全胜,但齐孝公为了稳定局势,并没有将叛乱的四位公子赶尽杀绝,此举在当时看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也给自己的身后留下了隐患,孝公的儿子还没来得及举行即位仪式,便被公子潘派人刺杀。接下来,公子潘顺理成章地成为齐国的新任国君,史称“齐昭公”。
齐昭公在位一共十九年,在这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齐国的内部日趋稳定,国力也有所恢复,但面对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一跃成为新任霸主的晋国,除了主动结盟寻求庇护之外别无他法。至于曾经的霸业,如今却成为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奢望。即便如此,相对稳定的局面也没有维持太久,公元前613年,齐昭公去世,他的儿子太子舍继承君位。就在此时,动乱再次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