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祸乱再起
崔杼,齐国公族,齐丁公的后代。齐丁公是谁呢?就是名震天下的齐国首任国君姜子牙的儿子。虽然根正苗红,但毕竟年代有些久远,因此,整个春秋时期崔氏一族在史籍之中都鲜有记录,直到齐惠公执政之后,崔杼深受宠信,崔氏家族在齐国的地位迅速提升。但如此一来,就引起了国、高两家的不满,当时两家的宗主国佐和高固认为必须要打压一下崔杼了,于是找了个机会把他放逐到了卫国。直到庆克之乱的前夕,在卫国流亡二十多年的崔杼才被召回了齐国,而他回国后被安排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与庆克一起率军平定高弱的叛乱。接到了这样的命令,崔杼的心情无比激动,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有机会向国、高两家复仇了。
虽然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但当所有人都认为齐国的正规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剿灭叛军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前文提到柯陵会盟结束后齐灵公先一步回国,国佐代表齐国跟着诸侯联军一起讨伐郑国,但听说国内发生变故后,国佐立刻赶了回去,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直接接管了崔杼和庆克的指挥权。这样一来,形势立刻发生了逆转,手握兵权的国佐不由分说便把庆克就地处决,接着打算掉转枪头和高氏一起对付齐灵公。
消息传到都城,等待捷报的齐灵公大惊失色,无可奈何的他只能立刻派人去和国佐讲和。此时的国佐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高弱的叛乱本来和自己也没什么直接关系,既然国君不再追究自己擅杀庆克的罪过,便率军回到了临淄。国佐一走,把高弱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给彻底浇灭了。鉴于目前独立无援的局面,在慎重考虑了一番之后,高弱选择投降。
平息了这次叛乱以后,齐灵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接下来,他废黜了高弱,让高弱的叔叔,也就是高无咎的弟弟高厚担任高氏宗主。对于国佐,他虽然表面上恭敬有加,但私下一直打算将其除掉。第二年,准备充分的齐灵公直接派人在朝堂上刺杀了国佐,还派人把国佐的长子国胜一并给杀了,国佐的次子国弱一看大事不妙,便出逃到了鲁国。
毕竟国氏是周天子钦定的上卿,齐灵公也不能将他们赶尽杀绝,最终国弱还是被接回了齐国,继承了宗主之位,国氏一族得到了延续。自此,这场由声孟子和庆克引发的内乱彻底结束了,齐国朝堂的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高两家遭受了毁灭般的打击,而崔氏、庆氏替代了昔日两家的地位。崔杼被提拔,庆克的儿子庆封和庆佐也受到重用。
在稳定了国内的朝局,将权力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齐灵公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把目标转向了国外。公元前557年,晋国中兴之主晋悼公去世,其子晋平公即位,齐灵公就趁着这个机会派兵进攻鲁国。晋平公对此不能坐视不管,于是邀请齐、宋、卫、郑、曹、莒等国举行会盟,一来是为了重申晋国的霸主地位,二来是为了敲打齐国,让其有所收敛。
“今日宴会,寡人能与诸位相聚甚是荣幸,但只是喝酒未免有些乏味,不知诸位可否吟诗起舞以助兴?”晋平公微微一笑,但眼睛一直盯着代表齐国前来赴宴的高厚。
虽然明知道晋平公是在针对自己,高厚也不能贸然拒绝,只能起身说道:“平日里政务繁忙疏于诗舞,君上见笑了。”
接下来,高厚硬着头皮跳起舞来。也不知道是由于气愤还是紧张,高厚的表演丑态百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看到晋平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一旁的晋国正卿中行偃立刻起身指责高厚:“身为大国上卿,连起码的礼仪都做不到,难道您是故意的吗?”
“不敢不敢,实在是平时疏于练习。”高厚赶紧回答。
“是疏于练习,还是对晋国心怀不满?”中行偃又厉声质问道。
高厚听完吓出了一身冷汗,虽然知道晋国君臣是故意让他难堪,但面对咄咄逼人的中行偃,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赶紧找了个机会逃之夭夭。可如此一来,晋平公更加生气了。本来这次会盟,晋国只是为了重申自己的霸主地位,高厚只要表明齐国尊晋的立场就会皆大欢喜,可他这么一走反而让矛盾激化、事态升级,接下来各国的卿大夫只好一起盟誓,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齐国。
消息传到齐国,齐灵公看晋、齐两国的关系既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索性也不再瞻前顾后了,于是立刻下令大举进攻鲁国。此时鲁国毫无招架之力,只好派遣叔孙豹(叔孙侨如的弟弟)前往晋国求援。公元前555年,晋平公任命中行偃为元帅,率领晋、鲁、宋、卫、郑、曹、莒等十二国联军征讨齐国,著名的平阴之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