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人臣之义

十二、人臣之义

齐庄公进去之后,在门外等候的侍从们放松了下来,互相小声地说笑着。但过了没多久就听到齐庄公在大声斥责,接着便是一阵呼喊。感到大事不妙的侍从们立刻破门而入,但看到的却是齐庄公的尸体以及崔家私兵手中尚在滴血的屠刀。

崔杼政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临淄,满朝文武也各自有不同的举动。有人见势不妙,立刻携家带口出奔他国,也有人带着自己的兵士准备营救国君,这其中就包括名臣晏婴。但遗憾的是,等他赶到崔府的时候,庄公以及救驾的一众大臣全部被剿灭,这场处心积虑的弑君行动已经按计划完成了。

“我们还进去吗?”晏婴的随从问道。

“国君已死,进去还有什么意义?”晏婴回答道。

“您要自杀以报国君吗?”随从试探着问道。

“他又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国君,为什么跟着他一起死?”晏婴回答道。

“您打算要逃出齐国吗?”随从接着问道。

“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出逃?”晏婴继续回答。

“我们回去吧?”随从又问。

“国君都死了,又能回到哪儿啊?”晏婴叹了口气。

听完晏婴这几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回答,随从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静静地站在一旁。

过了片刻,晏婴说道:“国君若为社稷而亡,臣子自然欣然赴死;国君若为社稷而出逃,臣子也会跟随他一起出逃。如今国君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死,我又不是他的宠臣,没必要替他承担这个责任。”

晏婴刚发表完自己的言论,崔府的大门忽然开了,崔杼缓缓地从里面走了出来。晏婴见到他一句话也没说,径直走了进去。崔杼没有阻拦,而是转过身跟着晏婴看他到底要做什么。只见晏婴走近齐庄公的尸体,伏在上面痛哭不止,接着起身跳跃了三次,行完顿足之礼后便转身离去。

崔杼的家臣看到如此场景,急忙说道:“面对如此局面,晏婴丝毫不见慌乱,而且有礼有节,恐怕日后不会顺从您,不如现在就把他杀掉。”

“晏婴深受众人爱戴,现在杀了他,岂不是要与百姓为敌?放了他,我还可以争取民心。”崔杼说道。

公元前548年,崔杼和庆封拥立庄公的弟弟公子杵臼(叔孙侨如的女儿和齐灵公所生)为君,史称“齐景公”。崔杼出任右相,庆封出任左相,在即位大典上,两人要满朝文武一起盟誓:“不追随崔氏、庆氏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众人纷纷赞同,只有晏婴说道:“有上天作证,我晏婴只追随忠君利国的人。”

看到晏婴如此,庆封大怒,立刻要杀掉他。崔杼又以争取民心的理由出面阻拦,庆封冷静下来之后最终放过了晏婴。

齐庄公因为放荡淫乱丢掉了性命,等于把执政的大权拱手让给了权臣,但是作为此次事件最大受益者的崔杼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果实也一命呜呼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