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民心所向
庆氏一族灭亡后不久,田氏家族的第四任宗主田须无去世,他的儿子田无宇成功继任。庆氏之乱虽然给齐国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但是田氏一族却从中捞取了巨大的政治资本,成功地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齐国政坛一股不可或缺的势力。
公元前539年,齐景公派遣晏婴出访晋国。宴席上,晋国大夫叔向和晏婴相聊甚欢。
“虽然这些年来齐国内乱不断,但近期却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看起来颇有崛起之势。”叔向说道。
“崛起?恐怕是快到末世了。”晏婴叹了口气。
“栾、高两位执政大臣的才能有目共睹,齐国怎么会到末世呢?”叔向有些不解地问。
“就在这些公孙贵胄、世家大族忙于争权的时候,田氏家族却不断积蓄力量,如今已经势不可当了。”晏婴接着说。
“田氏如今的宗主是田无宇吧?”叔向问道。
晏婴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齐国有四种量器,分别是豆、区、釜、钟。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但是田氏的每一种量器都比齐国公室的标准要大,田无宇借出粮食的时候是用自己家的大量器,等收回的时候就用公室的小量器。不仅如此,山泽湖海的产品,他也是按照原产地的价格在市场上贩卖,不从中赚取丝毫差价。”
“看来田无宇在争取民心方面颇有手段。”叔向说道。
“反观我们的国君,对民情民意不管不顾,民众辛苦劳作之所得的三分之二都要上缴公室,国君拥有的财富堆积如山,百姓留下的粮食连温饱都难以维持。而且齐国严刑峻法,犯个小错就会被砍去双脚,现在集市上的假肢遭到哄抢,而鞋子却无人问津。”晏婴沉重地说。
“听您这么一说,其实晋国的境况和齐国也相差无几,公室与六卿忙于争权,无人关心百姓的生计。”叔向也叹了口气。
“此时有田无宇出来关心他们,民众对田氏自然是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公子季札早就指出田氏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我对此将信将疑,现在看来他的眼光真是独到和犀利啊。”晏婴有些感慨地说道。
接下来,叔向又痛陈了一番晋国的弊政之后,两个人就结束了在晋国宴会上的攀谈。
晏婴回国没多久,栾灶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栾施继任栾氏宗主。五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534年,高虿去世,他的儿子高强继任高氏宗主。两位才能卓著的执政之臣相继离世,接下来田无宇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