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齐国世族

六、齐国世族

在开始讲述新的内乱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牵连其中的齐国的国、高、庆、鲍四个世家大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国、高两家。国氏和高氏都出自齐国的公族,他们是由周天子钦定的上卿,被称为“二守”。在齐国,国君和国、高两家之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君臣,更像是一把手和两位副手之间的关系,军队也由国君和两家的宗主共同执掌。当年齐桓公能够险胜公子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得到了两家的支持。另外在公元前648年,周襄王以上卿之礼接待管仲,纵使在齐国已经位极人臣的他也因为顾忌国、高两家而坚决推辞,只敢接受下卿之礼,由此可见两家在齐国权倾朝野的地位,两家时任的宗主分别是前文提到的国佐和高无咎。而庆氏和国、高一样都是出自齐国公族,虽然其地位并不显赫,但由于庆克和国君的母亲搭上了关系,此刻在国内的势力也不可小视,庆克的父亲就是前文我们讲到的五公子之一的公子无诡。而和高无咎一同留守国内的鲍牵,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鲍叔牙,鲍氏在齐国的地位虽然不及国、高,但也颇为显赫。

声孟子的这次诬告直接针对的是国、高、鲍这三个在齐国最有势力的大家族,而且她的目的只是出于私心。一边是权倾朝野的大家族,一边是为了泄私愤的母亲,支持哪一方,按照常理这是一个丝毫不需要犹豫的选择。但是,齐灵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听完母亲的诉说之后,立刻下令砍去鲍牵的双脚,并且放逐了高无咎。

如此令人费解的决定怎么看都十分荒谬,可能大多数人看到这里,“昏君”的帽子是铁定给齐灵公扣上了。但诸位如果仔细回想一下其中的过程,有两件事情还是挺耐人寻味的。首先,声孟子寻找的两位情夫叔孙侨如和庆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齐国并没有太大的根基。其次,和晋国的会盟结束之后,齐灵公为什么单单把国佐留在国外,而自己返回齐国呢?

在此之前,齐国的内乱从表面上看是公子们在争夺君位,但实际上也是他们背后不同的支持者在相互较量,这些内乱和世家大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齐灵公看来,如果不是他们从中挑唆,混乱的局面可能就不会出现,或许他早就在暗中筹谋打压朝中的权贵了,国佐被留在国外应该也是他的刻意安排。而声孟子寻找情夫不单纯是为了排遣寂寞,更多是为了拉拢新的势力从而制衡世家大族。

高无咎离开齐国之后,他的儿子高弱便召集族人在自己的封地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起兵谋反。而此时高氏的叛乱正中齐灵公的下怀,早就做好准备的他立刻任命崔杼为主将,庆克为副将,率领军队讨伐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