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陈国灭亡
叶公沈诸梁起兵勤王并且成功击溃叛军,如果没有他,楚国恐怕又要再次面临动乱,楚惠王为了表彰他,便让其接替死去的子西和子期,兼任令尹和司马。对于这个任命,叶公没有推辞,但他本人并非贪恋权力之人,当楚国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他便毅然辞去了所有职务,告老还乡回到了叶县。
剧情进行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次叛乱的结果和之前我们描述的各种内斗完全不同。前文所描述的各种内斗虽然同样也是因争夺权力而起,但事情结束之后,一般都是由获胜方收编失败方的土地,至于随后对于这些土地的处理,有自己独吞的,有分给大家的,也有归还给公室的。但楚国的这次内乱,作为胜利方的叶公得到的仅仅是职位却没有土地,而当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对于这样的结果,后世不断有人赞扬他的德行,但如此结果仅仅是因为他个人高尚的品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这种完全不同于以往晋、齐等国的情况其实可以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楚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解决了上文所提到的周代制度带来的卿大夫掌权的弊端,建立起更为先进的郡县制。白公胜、叶公沈诸梁、以及我在前作《解晋》中所提到的申公巫臣,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封地,还被称为“公”,但并没有像晋、齐等国的卿大夫那样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军权,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来自于国君的制约。从楚庄王灭掉若敖一族之后,楚国就很少发生内乱,卿大夫几乎无法参与到威胁君权的事情中来。也许正是因为受周王室礼教文化的影响较少,在中原诸国内部存在的很严重的卿大夫专权的问题,到了楚国这里反倒不是问题了。
很快,楚国便从这次内乱中恢复了过来,接下来楚惠王就将矛头指向田氏家族的故国陈国。就在白公胜之乱发生的时候,陈国仗着有吴国撑腰,出兵入侵楚国。但此后没多久,也就是在公元前478年,吴国在笠泽之战中被越国击败,楚惠王见时机成熟,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便发动了对陈国的灭国战。由于失去了吴国的保护,此时的晋国又忙于内斗,陈国根本无力抵抗楚国的大军。同年七月,浩浩荡荡的楚军杀进了陈国的都城,并且杀掉了国君陈闵公。自此,存在了568年的陈国彻底灭亡了。田恒弑杀齐简公是在公元前481年,陈国灭亡是在三年之后,剧情进行到这里,当年周太史“陈衰,此其昌乎”的预言也得到了印证。
陈国被灭之后的第五年,充当它保护伞的吴国也被越国一举灭掉,这段历史在我的《解晋》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但勾践灭吴以后并没有继续南征北讨,而是将淮河流域的大片土地送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了宋国,又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此举极大地改善了越国和周边诸侯之间的关系。不过勾践的理想也并非偏安一隅,灭吴之战结束之后没多久,他便将越国的都城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迁移到了琅邪(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方便地插手中原诸国的事务,等将来时机成熟之后再图霸业,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的南方诸国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和平。
就在这时,日渐没落的晋国迎来了本国的最后一任正卿智伯,智伯为政之后将重点放在了对外方面,就在吴国被灭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72年,晋国出兵进攻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