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氏之乱(上)

十四、庆氏之乱(上)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崔杼弑君谋逆,是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不过从动机上来分析,被戴绿帽子的他这么做也是合乎情理,大权独揽的他也没有肆意杀戮,最后被他人设计而悬梁自尽的结局又添加了几分悲情的色彩,因此对于崔杼的评价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对于庆封,他挑唆崔氏内乱,又趁乱几乎杀光了崔氏一族,给他一个阴险狡诈、心狠毒辣的奸臣的评价是再合适不过了。

崔杼自杀后,庆封顺理成章地代替其执掌了朝政,他嗜好打猎以及酒色,对朝政毫无兴趣,于是把所有的政务交给儿子庆舍之后,就带着家眷在家臣卢蒲嫳的家中住下了,整日里和卢蒲嫳交换妻妾,饮酒享乐。庆氏一族登上权力的顶峰之后,曾经被崔杼驱逐出境的大臣们纷纷回国,这其中就包括卢蒲癸,虽然他和庆封的家臣卢蒲嫳是同族,但是他回到国内的目的却是铲除庆氏。

因为有卢蒲嫳的这层关系,卢蒲癸很快取得了庆舍的信任,庆舍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渐渐在庆氏家中站稳脚跟的卢蒲癸为了壮大队伍,又向庆舍推荐了自己的死党王何。庆舍对此没有丝毫怀疑,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

如今的齐国,庆氏一族及其党羽日渐跋扈,他们的骄横几乎无处不在。本来卿大夫工作餐的标准是两只鸡,但在做饭的过程中被换成了鸭,等送上来的时候连鸭肉也没有了,只剩下了鸭汤。面对如此境遇,大臣们多数是敢怒不敢言,但栾灶和高虿却不愿意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而是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寻找机会一举铲除庆氏。栾灶和晋国的栾氏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的父亲名叫公子坚,字子栾,栾灶就是以他的父亲的字为氏。而高虿也不是“二守”之一的高氏,他的父亲是叫公子祁,字子高,高虿同样也是以父亲的字为氏。

在两人不断的劝说下,田氏宗主田须无和鲍氏宗主鲍国加入了进来,而其他不愿意参与的宗主们纷纷表示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得知这些消息之后,卢蒲癸和王何激动不已,马上私下联系栾、高两人,告诉他们可以里应外合。到此,齐国群臣的“反庆氏联盟”正式成立,接下来大家进入到紧张的谋划当中。

公元前545年十月,庆封前往莱地(今山东省昌邑市东南)打猎,众人期待已久的机会来了,而作为本章主人公的田无宇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正是因为庆封的外出,大家决定趁此机会对留在都城的庆舍发动袭击。为了稳妥起见,田须无让儿子田无宇跟随庆封打猎,随时监视他的动向。在前往莱地的这段时间里,田无宇不间断地给父亲传递消息。过了没多久,田须无告诉他城内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事,让他找个机会离开庆封。田无宇接到消息后,立刻前往庆封的住处,一见面便嚎啕大哭:

“刚才接到家父的书信说家母病重,我又占了一卦,看卦象,母亲恐怕不久于人世。”

“这么严重吗?你赶紧回家看望母亲吧。”庆封正忙于清点打猎的战果,对于田无宇的话并没有在意。

田无宇听罢,擦了擦眼泪,道了声谢便出去了。此时,庆封的族人庆嗣赶紧提醒他道:“自从到了莱地,田无宇和田须无书信不断。今天突然要走,会不会是临淄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有庆舍在都城坐镇,能发生什么事情?”庆封反问道。

“打猎事小,我们还是赶紧回去看看吧,万一平时反对您的大臣们有所动作,问题可就严重了。”庆嗣接着说。

“完全没必要,留在临淄的那些人就是一帮酒囊饭袋。”庆封一听要中止打猎,心里一万个不乐意,说罢便走了出去。

离开了庆封之后,田无宇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快马加鞭向都城飞奔,顺便将沿途的渡船和桥梁全部毁掉,这样即使起事的消息传到庆封那里,也能多拖住对方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