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
化学符号对照表
前 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白洋淀历史演变
1.3 白洋淀自然环境特征
1.3.1 区域位置
1.3.2 地形地貌
1.3.3 气候降水
1.3.4 河流水系
1.3.5 水文资源
1.3.6 生物资源
1.4 白洋淀人文社会特征
1.4.1 淀区人口概况
1.4.2 淀区经济结构
1.4.3 周边产业经济
1.5 白洋淀水环境污染源及主要问题
1.5.1 白洋淀水质现状
1.5.2 主要污染源
1.5.3 白洋淀水环境问题
第2章 白洋淀金属及稀土元素赋存特征、风险评估与来源解析
2.1 白洋淀水体中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2.1.1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
2.1.2 白洋淀水体中金属的赋存特征
2.1.3 白洋淀水体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2.2 白洋淀沉积物中常规监测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
2.2.1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
2.2.2 沉积物样品中金属元素浓度分析
2.2.3 沉积物中常规检测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
2.2.4 常规监测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基线的构建及人为贡献率研究
2.2.5 沉积物中常规检测金属元素的污染评价
2.2.6 金属污染源解析
2.2.7 白洋淀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金属的生物累积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
2.3 白洋淀沉积物中非常规监测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2.4 白洋淀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第3章 白洋淀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3.1 样品制备
3.2 样品检测
3.3 土壤中PAHs污染特征
3.3.1 样品采集
3.3.2 土壤中PAHs含量特征
3.3.3 土壤中PAHs分布特征
3.3.4 土壤中PAHs含量与有机碳的关系
3.3.5 土壤中PAHs源解析
3.4 沉积物中PAHs污染特征
3.4.1 样品采集
3.4.2 PAHs污染水平
3.4.3 PAHs组成特征
3.4.4 PAHs空间分布特征
3.4.5 主要污染源对PAHs空间分布的影响
3.4.6 PAHs源解析
3.5 沉积物中PAHs生态风险
3.5.1 风险商值的计算
3.5.2 概率风险分析法
3.5.3 不确定性分析
第4章 白洋淀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4.1 湿地中的氮循环
4.1.1 湿地氮的输入
4.1.2 湿地氮的转化
4.1.3 湿地氮的输出(反硝化作用)
4.1.4 影响湿地氮素循环的环境因素
4.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4.2.1 实验区的选择与概况
4.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3 白洋淀湖泊湿地环境因子特征研究
4.3.1 白洋淀湖泊湿地上覆水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4.3.2 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土壤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4.4 白洋淀湖泊湿地氮素的时空变化研究
4.4.1 白洋淀湖泊湿地氮素的空间变化特征
4.4.2 白洋淀湖泊湿地氮素的时间变化特征
4.4.3 白洋淀湖泊湿地氮素时空变化初探
4.5 白洋淀湖泊湿地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4.5.1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研究
4.5.2 硝化与反硝化强度研究
第5章 白洋淀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
5.1 湿地系统中碳素的循环过程
5.1.1 CH4的循环过程
5.1.2 CO2的循环过程
5.2 研究方法
5.2.1 样品采集方法
5.2.2 样品分析方法
5.2.3 统计方法
5.3 白洋淀湖泊湿地CH4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3.1 白洋淀湖泊湿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特征
5.3.2 白洋淀湖泊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年内变化特征
5.3.3 湖滨带CH4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4 白洋淀湖泊湿地CO2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4.1 白洋淀湖泊湿地CO2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
5.4.2 白洋淀湖泊湿地陆地区CO2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5 白洋淀湖泊湿地N2O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5.1 白洋淀湖泊湿地N2O排放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与温度的关系
5.5.2 白洋淀湖泊湿地N2O排放通量的年内变化特征
5.5.3 白洋淀湖泊湿地环境条件与湖滨带N2O排放通量的关系
5.6 白洋淀湖泊湿地CO2、CH4和N2O排放的相互关系
5.7 白洋淀湖泊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量估算
5.7.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估算方法
5.7.2 白洋淀湖泊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后彩图
主要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