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主要污染源对PAHs空间分布的影响
白洋淀内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范围广,成分构成复杂。上游河流污水排入,淀区居民生活和旅游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和交通污染是淀区内主要的污染来源。本节结合这些污染源与淀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来探讨造成白洋淀湿地沉积物PAHs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
白洋淀西部是府河、唐河等主要河系入淀处。20世纪60年代末期上游天然水截流,除府河外其余8条河流流量不稳定,受季节控制,部分河流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污去向。非汛期各河周边的污水排入河道,由于水量较小存蓄于河道内,这些污染物质在汛期随洪水一起汇入淀内。此外,与淀区东部相比,白洋淀西部与周边城镇和村落更为接近。而且西部周边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达程度、人口密度等也要高于淀区东部周边城镇。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淀区西部区域PAHs污染排放量较高。因此,以上原因均可导致淀区西部水体沉积物PAHs污染水平高于东部。
图3.7 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空间分布图
由淀区内PAHs含量分布可知[图3.7(b)],几个高值区均与污染源排放有着直接关系。A区域位于府河入淀处,保定市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过府河排污渠道直接流入白洋淀,导致这个区域PAHs污染比较严重。同时这一区域靠近安新县城南部,是县城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地带,人类活动强度较高。PAHs总含量为986.5ng/g的取样点(B45)位于该区域安新大桥附近。B区域位于淀区主要居民生活区和风景旅游区。本书中PAHs总含量最高值的取样点(B47,1738.5ng/g)在该区域的寨南村附近,同时位于淀头村和王家寨生活区重要交通枢纽地带的取样点(B73和B25)PAHs总含量也高达1028.0ng/g和1051.6ng/g。PAHs高浓度水平与区域内居民日常生活排放、机动船只油类泄露和燃烧等过程产生的PAHs进入水体后,在沉积物中不断累积,从而达到高污染程度有关。C区域是淀区主要的种植和水产养殖区,离村落较近,受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PAHs污染影响较大。取样点B18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达到1000ng/g。D区域多为宽阔开放性水面,距离城镇和村落较远,无明显的点源污染排放,因此PAHs总含量较低(小于500ng/g)。
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PAHs污染水平的差异是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差异造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湿地周边河流的输入、距离污染源远近以及内部点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