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土壤中PAHs分布特征
2025年09月26日
3.3.3 土壤中PAHs分布特征
由表3.3可知,各采样点表层土壤中单个化合物表现出以Ace、Chr和Acy平均含量相对较低,主要的单个PAHs组分平均含量的顺序为:Nap>Phe>Bk F>Bb F>Icd P ≈Fla。与表层土壤相比,各采样点亚表层土壤中单个PAHs组分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的单个PAHs平均含量的顺序为:Nap>Phe>Flo>Fla>Pyr。图3.2显示了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中2~3环、4环和5~6环PAHs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就表层土壤而言,B1点表现出明显的以2~3环PAHs组分占优势。B3和B4点以5~6环PAHs为主,其余采样点各环数比例较为接近。与表层土壤不同,各采样点亚表层土壤中PAHs环数分布以2~3环化合物为主。作用于PAHs的迁移机制及其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影响PAHs在土壤剖面迁移、分布的重要因素。本书采集的亚表层土壤受人为扰动相对较小,可认为淋溶是PAHs发生迁移的主要作用机制。萘、菲等溶解性和活性相对较高的低环(2~3环)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淋溶作用下较易发生向下迁移。因此,在亚表层土壤中仍能检测到较高含量的低环(2~3环)化合物。而Bb F、Bk F、BaP及Icd P等高环(≥4环)PAHs水溶性较低,受淋溶作用向下迁移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高环(≥4环)PAHs多累积在土壤表层,亚表层含量较低。
图3.2 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中不同环数PAHs组成的三角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