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PAHs空间分布特征

3.4.4 PAHs空间分布特征

本书利用系统网格布点对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进行了研究,在系统网格的点数据基础上,通过克里格(Kriging)插值的方法,获得整个区域的∑PAH15浓度数据,借此对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15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图3.7(b)给出了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空间分布克里格插值图。为便于对照,在图3.7(a)中同时给出了85个样点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空间分布的点状分级图。

由图3.7(b)可以看出,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PAHs污染程度空间分布不均,按东西中轴线(116.01°)可将淀区PAHs污染划分为两个区域:西部高污染区和东部低污染区。此外,在西部高污染区又明显存在3个含量较高区域,分别是区域A:位于淀区西北部府河入淀处(安新大桥、南刘庄);区域B:位于淀区主要的生活和旅游文化区(王家寨、寨南村和文化苑景区);区域C:位于淀区西南部的农业和水产养殖区(小麦淀、大麦淀和北田庄),3个区域PAH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淀区东部等值线稀疏,与西部相比含量较低。图中还可以直观看出各高浓度区中心的大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