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白洋淀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第3章 白洋淀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毒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长期危害(Harvey,2006)。土壤和沉积物是PAHs的一个主要的“汇”(Ockenden et al.,2003;Wild et al.,1995)。大气向土壤的干湿沉降是PAHs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同时,土壤中的PAHs也可以通过挥发作用等过程重新进入大气(Meijer et al.,2002),或通过地表冲刷和淋溶等自然过程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Cousins et al.,1999),造成水环境污染。进入水环境中的PAHs因其低溶解性和疏水性往往在水体中含量很低,但其易于与悬浮物结合而沉于水底,因此沉积物同样也是PAHs主要的“汇”(Chiou et al.,1998;Gearing et al.,1980;Knap et al.,1982)。同时沉积物中的PAHs还可通过再悬浮成为PAHs的源,造成二次污染(Yuan et al.,2001)。环境中的PAHs被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当中,对人体造成风险(Menzie et al.,1992;Tao et al.,2004)。因此,PAHs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2007年白洋淀湿地两个重要的“汇”土壤和沉积物中PAHs污染进行深入研究,详细掌握了其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生态风险,可作为白洋淀PAHs污染演变趋势的参考依据,也可为白洋淀水环境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