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白洋淀湖泊湿地CH4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3 白洋淀湖泊湿地CH 4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全球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率达15%~20%,其排放源主要包括自然源(如湿地)和人为源(如农田)。近年来,人们对这两种排放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ghton et al.,2001;Khalil et al.,2001),来自湖泊、沼泽湿地的CH4排放量约为200Tg/年,据估计,天然湿地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H4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53%(Le Mer et al.,2001),湿地生境成为大气CH4主要的自然来源(刘子刚,2003;王德宜等,2002)。目前,湿地CH4排放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泥炭地,对淡水湖泊湿地CH4排放的研究还较少(Kankaala et al.,2004)。我国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2300多个,总面积达71000km2,湿地面积为65.94万km2,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这些具有丰富有机物的湖泊、湿地是CH4的重要潜在源(Casper et al.,2000;Michmerhuizen et al.,1996)。在北部地区,湖泊湿地CH4的排放甚至超过了该地区泥炭地的排放(Juutinen et al.,2001;Juutinen et al.,2003)。而我国对湖泊、湿地CH4排放的研究多集中在三江源湿地、太湖等地,对白洋淀湖泊湿地的研究未见报道。

白洋淀湖泊湿地作为华北地区唯一的自然湿地系统之一,对其气候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白洋淀湖泊湿地CH4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准确评估区域CH4排放及气候影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