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白洋淀水体中金属的赋存特征

2.1.2 白洋淀水体中金属的赋存特征

白洋淀水样中金属元素浓度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1。15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范围分别是:Li为8.64~16.48μg/L,V为0.72~5.04μg/L,Cr为0.15~6.79μg/L,Mn为10.49~119.72μg/L,Fe为119.27~342.68μg/L,Co为0.07~0.54μg/L,Ni为1.22~6.73μg/L,Cu为1.19~2.56μg/L,Zn为15.20~36.50μg/L,Se为0.06~1.33μg/L,Sr为262.31~582.77μg/L,Cd为ND~0.06μg/L,Ba为43.91~96.79μg/L和Pb为0.18~0.96μg/L。Cr、Zn、Cd和Pb的浓度范围均小于以往的研究(温春辉,2009)。各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Sr>Fe>Mn>Ba>Zn>Li>Ni>V>Cu>Cr>Se>Pb>Co>Cd。其中,Mn、Fe、Co、Se、Ni、Cu、Zn、Cd和Pb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安新桥(W17)上。安新大桥位于保定市的纳污河——府河淀口,历年来污染均相对较重,而B、V、Mn、Fe、Co和Se的最小浓度出现在枣林庄。枣林庄位于白洋淀出口附近。保定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府河(杨卓等,2005a,2005b),金属也会通过径流释放到白洋淀,在从入口到出口的迁移过程中吸附沉降,造成白洋淀出口处的金属浓度低于入口。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按功能可划分为五级。白洋淀的功能区划定位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白洋淀水体中的金属元素浓度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规定限值。因此,在本书中,地表水中的所有金属元素浓度都符合规定要求。

表2.1 白洋淀水体中金属元素浓度 单位: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