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天堂门票——十字军东征
自从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以后,耶路撒冷就成了所有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地。在罗马帝国分裂后,耶路撒冷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地盘。7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了一个新的宗教伊斯兰教,并渐渐发展壮大,伊斯兰教也把耶路撒冷看成了圣地。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手中抢走了耶路撒冷。
但穆斯林并未停止征服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穆斯林所占领。拜占庭帝国上下包括许多贵族在内,都希望能从穆斯林的手中收复失地,尤其是耶路撒冷。在之后的几百年内,拜占庭帝国只要有能力,就和穆斯林开战,双方均有胜有败。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接到了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休斯的求助。乌尔班二世随即召开了一场宗教大会,企图号召所有的基督徒共同对抗穆斯林,并且承诺,凡是参与抗击穆斯林的士兵,都会在死后升入天堂。除了天堂的诱惑外,还有战利品的诱惑。
1096年,第一支集结的队伍便出现在了君士坦丁堡。随后,不断有军队在君士坦丁堡集结。这些士兵虽然都是欧洲大领主召集的,但他们却是没落的骑士和农民,希望能在战场上获得战利品,改变自己生活的现状。由于所有士兵都佩戴着十字架,因此也被称为十字军。
这次的十字军东征以基督徒的胜利而告终,虽然拜占庭皇帝亚历克休斯对这支鱼龙混杂的队伍并不抱胜利的希望,但却在十字军的帮助下,收复了不少失地,包括耶路撒冷在内。
1147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了。这次,战争的发起者少了教皇的参与,主要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发起的。这次战争,以十字军的惨败而告终,十字军几乎全军覆没。
118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商量着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这次的十字军被分成了三支队伍,分别由三位国王率领着。由于三位国王各怀鬼胎,都想在战争中保存实力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利益,矛盾重重的十字军并没有在这次远征中讨到好处,耶路撒冷依旧在穆斯林的手中。
腓特烈不仅军队损失惨重,就连他本人也意外溺死。腓力二世在占领了阿克拉港后,留下了部分士兵驻守此港口,便率兵回到了法国。理查在占领了塞浦路斯后,便把这块地卖给了一个国王。理查还跟埃及苏丹萨拉丁签订了和约,按照和约规定,双方得休战三年。
这三次十字军东征并没有给欧洲大部分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但却拖垮了拜占庭帝国,并让拜占庭与欧洲诸国的关系变得恶化起来。到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洗劫一空。
1202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开始,这次的发动者是教皇英诺森三世。这次东征的最大受益者是威尼斯,威尼斯的贵族将领利用拜占庭的内部矛盾去攻打君士坦丁堡,最终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
1213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再次发动十字军东征,但却没有得到欧洲国王和贵族的支持。不过英诺森三世还是利用教士,招来了一些信徒和破产的骑士。出征前,英诺森三世宣布了这场战争的目的,打败埃及的穆斯林王朝,并重新夺回圣地耶路撒冷。1221年,这场十字军东征以基督徒的失败而告终。
1228年,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率领下开始。腓特烈二世成功占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举行了加冕仪式。1244年,耶路撒冷再次落入穆斯林手中。
1248年,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在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率领下开始。在这次东征中,十字军遭遇了十分严重的瘟疫。瘟疫让十字军折损了不少士兵,最终十字军被打败,路易九世成了俘虏,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则成了刀下鬼。1250年,法国开始用金钱贿赂敌军,希望能放回路易九世。四年后,路易九世及其士兵回到了法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依旧是路易九世发动的,这一次他不幸染病并死在了途中。路易九世的继承者腓力三世成为国王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便是撤军。据说,路易九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耶路撒冷。”这是一次可以预见的失败,路易九世在出征前已经年老,而且他并没有得到法国贵族的支持。可以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是路易九世的一意孤行。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乌尔班二世发明了赎罪券。这种赎罪券就相当于通往天堂的门票,是十字军的精神支柱。
【赎罪券】
赎罪券又名“赦罪符”,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仁慈”或“宽免”,是教廷赦免忏悔教徒罪行的官方文件。最初,赎罪券在基督徒的心中颇有权威性。但到了教皇利奥十世的手中,赎罪券便成了一个笑话,成了教皇换钱的工具。
基督教的信仰,在十字军东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赎罪券外,不少士兵都觉得,如果自己死在了战场上,那么就是为上帝而死,死后一定会升入天堂。在这样的信仰下,战场反而成了他们通往天堂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