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巴佬的逆袭——拿破仑·波拿巴
罗伯斯庇尔虽然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领袖之一,但却因为恐怖政策而饱受争议,在他统治时期,许多无辜的人被送上断头台。在雅各宾派统治时期,一个名叫拿破仑·波拿巴的年轻军官因为击败了保王党势力和英军而受到了罗伯斯庇尔等人的赏识。刚刚崛起的拿破仑有“马背上的罗伯斯庇尔”之称。
在拿破仑的独裁统治下,法国发动了多次战争,死了不少士兵。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要远远高于被罗伯斯庇尔送上断头台的人数,但在法国人的心中,拿破仑却是英雄般的存在,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他同时也是独裁者的身份。相反,罗伯斯庇尔则留给了人们暴君的印象。
热月政变后,督政府成立,成了法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而拿破仑这个与罗伯斯庇尔关系密切的青年将军则被送去接受调查,后来他因为拒绝服兵役,而被免去了军衔。
督政府的领袖们虽然不似雅各宾派那样激进,但都是无能之辈,尤其无法镇压保王党势力的叛乱。为此,督政官只好请拿破仑出山。拿破仑一出马,立刻成功镇压叛乱的保王党,这下更衬托了督政府的无能。作为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让人很难想到,拿破仑曾被人嘲笑为“乡巴佬”。
1769年,拿破仑出生在法国东南面的科西嘉岛上。幼年时期的拿破仑自认为并不是法国人,希望有一天科西嘉能脱离法国的统治获得独立。
9岁时,拿破仑离开了科西嘉,到异地求学。按照父亲的要求,拿破仑进入了一所军校。在这里,拿破仑因为身材瘦小总是被其他同学欺负,还因为来自殖民地科西嘉,被称为“乡巴佬”。不过由于努力,拿破仑渐渐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并在17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拿破仑开始到巴黎求学。拿破仑16岁时,接到了一个噩耗,他的父亲去世了。这下,拿破仑那贫寒的家境变得更加糟糕,他不得不提前毕业。虽然拿破仑不得已放弃了学业,但却从未放弃学习。他在部队服役的空闲时间,总会阅读各种书籍,尤其喜爱亚历山大的战史。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拿破仑也开始阅读思想家的作品,其中卢梭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他。但在拿破仑成为皇帝后,他便开始斥责卢梭的思想和作品。
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觉得科西嘉独立的时机到了,立刻赶往科西嘉,最后却失败了。不过像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天才,迟早会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时代崭露头角。
拿破仑在协助督政府镇压保王党叛乱后,立刻受到重用。在1797年3月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总司令,到意大利打仗。拿破仑击败了奥地利,并胁迫奥地利签订了对法国有利的条约。这场胜仗,让拿破仑获得了法兰西英雄的称号,但同时也让他为督政府所忌惮。
在督政府的安排下,拿破仑被派往中东地区,用以遏制英国海军的势力。拿破仑倒也对得起英雄的称号,在1798年一举拿下埃及。但法国舰队却没这么骁勇善战,被英国海军击败,只能到埃及躲避。
拿破仑倒也没想与英国海军一较高下,而是进军叙利亚。拿破仑的军队虽然击败了土耳其军队,但却因为瘟疫和补给等问题遭受了不少损失,无法继续攻克阿克尔城,这也成了拿破仑的终身遗憾。
1799年,拿破仑匆匆赶回巴黎。他得到消息,反法同盟已在欧洲形成,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也有死灰复燃之势。回到巴黎后,拿破仑在群众和军队的拥护下,发动了政变,由于政变时间是11月份,正值法国的雾月,因此也被称为雾月政变。这下,拿破仑就成了法国的统治者。
接下来,拿破仑便开始着手打仗,向反法同盟开战。1800年,拿破仑的军队首战告捷,击败了奥地利。两年后,拿破仑与英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但这只是短暂的休战而已,很快,英法就因利益争夺再次开战。
不过此时的拿破仑却正忙着加冕称帝。在加冕称帝的仪式中,拿破仑做出了一个意外举动,他主动拿走了教皇手中的皇冠,然后戴在自己和皇后约瑟芬的头上。在他看来,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奋斗所得,而不是教皇赐予,自然用不着教皇给自己戴上皇冠。
皇冠还没戴习惯,拿破仑就又外出征战了,这一次他瞄准了英国海军。为了击败英国海军,拿破仑不仅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还找来了许多有海战经验的军官。但拿破仑毕竟不擅长海上作战,再加上对手是海上霸主英国,这场战争以法国的失败告终。虽然英国海军的指挥官战死,但法国的指挥官也被俘虏了。最重要的是,法国的舰队基本被英国海军消灭了。这下,法国已经被英国从海面上踢了出去,拿破仑只能选择从陆地上征服英国。但英国却早就做好了准备,和奥地利、俄国等国家结成了反法同盟。
奥地利和俄国联军为了消除法军对英国的威胁,立刻进攻法国军队,但却被拿破仑击败。在下一场战役中,拿破仑的军队再次击败奥俄联军。这次失败,让奥地利颜面尽失,还被拿破仑剥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
一连串的胜利让拿破仑志得意满,但也坚定了欧洲各国的反法决心。1806年,普鲁士也加入到了英俄的反法同盟中,毕竟拿破仑的军队已经威胁到了普鲁士。可拿破仑根本不在意普鲁士的那两个靠山,反而觉得是时候把普鲁士收归麾下了。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损失惨重,就连首都柏林也被法军占领,逼得国王和王后匆忙逃命。
1807年6月,拿破仑率兵击败俄国军队。随后,拿破仑便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见面,并商讨和约。作为战败国的俄国只能答应拿破仑对英国实施的经济封锁,并站在了英国的对立面。
此时的法国已经成为欧洲的霸主,拿破仑开始为家族成员安排职务,他的几个弟弟还因此成了国王。拿破仑的此举引起了许多欧洲国家的不满,尤其是拿破仑实施的征兵政策更让欧洲诸国难以接受。
1808年,拿破仑趁机入侵西班牙,并胁迫西班牙国王让位给他的哥哥约瑟夫。随后,西班牙便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初,拿破仑根本没把这场暴乱放在眼里。但西班牙游击队的战斗力却让拿破仑不得不亲自前去指挥作战。这时,英军立刻插了一脚,英国早就不满于法国的经济封锁。在英军的帮助下,再加上奥地利的小动作,拿破仑只好撤出西班牙,转而收拾奥地利。
打败奥地利后,拿破仑为了防止奥地利再次成为法国的对立面,便想到了联姻的办法,他决定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斯为妻,至于约瑟芬,拿破仑已经与她离婚,不过还是保留了约瑟芬皇后的尊号。
统一欧洲一直是拿破仑的梦想,这时的欧洲基本已经被拿破仑踩在了脚下,但英国却是个例外。法军在与英军交战时,取得的胜利十分有限。拿破仑认为,想要征服英国,就必须先收拾俄国,防止英俄结成同盟。
1812年5月,拿破仑率军踏上了征服俄国的道路。到了9月份,拿破仑已经占领了俄国首都莫斯科,但却没抓到沙皇,原来亚历山大一世早就带人撤退了。拿破仑只好待在莫斯科等亚历山大一世主动投降。他没有等到沙皇的投降,反而等来了俄国酷寒的严冬。寒冷的气候再加上物资的匮乏,在接下来的几场战役中,法军都没讨到便宜。
趁着法军在俄国的失败,反法同盟再次成立。经过一系列战役后,拿破仑深感法军不是同盟军的对手,便宣布投降,他虽然还保留着皇帝的称号,但却被流放到了一座小岛上。
1815年,卷土重来的拿破仑立刻遭到反法同盟的反对。面对声势浩大的同盟军,拿破仑决定从英普联军下手。在击败普鲁士的军队后,拿破仑的军队在滑铁卢村与英军相遇,当时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领军作战能力不亚于拿破仑。
就在双方不分胜负的时候,普鲁士的援兵突然出现了。这下,拿破仑的军队必败无疑了。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让拿破仑丧失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他不仅被剥夺了皇帝的尊号,还被流放圣赫勒拿岛。
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除了回忆往日的峥嵘岁月外,还开始着手编写回忆录。在他的回忆录中,他提到了《拿破仑法典》,并认为这部法典是他最自豪的成就,远超以往在战场上获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