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剧沙皇——彼得一世

恶作剧沙皇——彼得一世

1672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以后的彼得大帝。1682年,彼得和哥哥伊凡并立为沙皇。不过由于彼得尚且年幼,再加上伊凡是个痴呆儿,大权就被索菲亚公主掌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彼得想要收回属于他的沙皇权力,但野心勃勃的索菲亚就是不交权。彼得便率领自己训练的军队打败了索菲亚,把索菲亚关进了修道院。

1697年,彼得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他跟随一个使团到欧洲进行学习。欧洲的航海技术、工厂、学校和英国议会等都让彼得大开眼界,他离开欧洲前,还聘请了许多欧洲人到俄国去工作。

1698年,彼得回到了俄国后,立刻展开了改革。彼得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并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公仆。但实际上,彼得却是一个提倡集权的沙皇,对于权力,彼得和路易十四一样,认为只有把权力抓到手中,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当然,彼得也是个十分勤快的沙皇。

彼得在俄国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让俄国走上了发展现代文明的道路,但却让当时的俄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俄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暴君,他便是伊凡四世,被称为“恐怖伊凡”。彼得改革给俄国人带来的痛苦不亚于恐怖伊凡,有人甚至认为彼得就是一个披着幽默外衣的恐怖伊凡。

在彼得的改革下,俄国的工业基础建设和经济贸易都得到了发展,税收也增加了。彼得强大的军队和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税收的基础上。在信仰方面,彼得不仅剥夺了东正教教徒的信仰,还没收了教会的财产。

自从彼得之后,西欧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野蛮的国家。对于西欧的贵族来说,俄国人就是一群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野蛮人,是穿着兽皮喝着酒的乡巴佬。但西欧贵族的这种偏见被彼得所打破,俄国开始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但彼得的改革和一系列战争,却造成了俄国人口的锐减。

1700年,北方战争开始,彼得和波兰、丹麦结盟,准备干掉瑞典,从而在波罗的海称霸。此时瑞典的国王是查理十二世,年仅18岁。查理十二世虽然年龄小,但却是个优秀的统帅,在战争一开始,便占据了先机,打乱了俄国与波兰、丹麦的联盟。

查理十二世先从丹麦下手,轻易击败丹麦,丹麦宣布退出战争。很快,查理十二世的部队就开始进攻俄国,在一场暴风雪中击败了守卫在纳尔瓦城的俄国军队,不少俄国贵族和将军都成了查理十二世的俘虏。胜利的消息一传到瑞典,瑞典人立刻发明了一种纪念币来侮辱俄国,纪念币上印着彼得的头像,是痛哭流涕的彼得。得意扬扬的查理十二世立刻又率军杀向波兰。这场仗打得非常轻松,波兰国王很快被击败。

这时的瑞典已经没有了威胁,完全可以继续在波罗的海称霸。查理十二世作为瑞典的国王,应该回国处理政务,毕竟瑞典早在北方大战开始前,就已经被一些战争拖垮了,不然彼得不会斗胆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但查理十二世对国内政务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他更喜欢率军打仗。查理十二世不像是国王,反而很像中世纪的骑士。

1708年,瑞典军队入侵俄国。一连串的胜利让查理十二世开始轻视俄国,觉得打败俄国很容易,便拒绝了彼得的求和建议。这一次,彼得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再加上这几年的发展,俄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增长了不少,彼得有信心让查理十二世有来无回。

查理十二世的军队进攻很顺利,没有遭遇俄国的大部队,反而是一些恼人的零星游击队,让瑞典军损失了不少。渐渐地,瑞典开始发现俄国根本就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地方,而且他们所携带的物资也渐渐不够用了。就在瑞典军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后,俄国大部队突然出现了,波尔塔瓦战役开始了!

彼得给查理十二世准备了大炮,瑞典军被这些大炮炸得够呛,有了大炮打前锋,俄军在上阵杀敌时就变得轻松多了。查理十二世在作战中受了伤,被安置在担架上。但俄军的炮火实在猛烈,查理十二世只好上马继续作战,后来查理十二世的坐骑都被炸死了。瑞典军一看势头不对,立刻掩护着查理十二世逃离俄国,到土耳其避难。

到了土耳其后,查理十二世便想尽办法让土耳其与俄国开战。1711年,土耳其战败,并与俄国签订了和约。查理十二世只好逃离土耳其,两周后进入瑞典境内。这位好战的国王回到瑞典后立刻开始重整军队,在1718年,他率军攻打挪威。这一次,查理十二世战死沙场,年仅36岁。

查理十二世一死,彼得立刻向瑞典施压,让瑞典交出波罗的海的大部分沿海土地,还胁迫瑞典让出侵占丹麦的土地。从此以后,瑞典就从一个欧洲强国沦为一个小国家,再也无法称霸波罗的海。

彼得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建立了一座城市——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完全是西欧风格的,是通向西欧的窗口。圣彼得堡的建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来,彼得还把俄国的首都迁至圣彼得堡。

和以往的沙皇相比,彼得算是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沙皇,他对建筑、军事和商业贸易都有所了解。

1724年,彼得看到两个溺水的士兵,便下水去救。彼得因此感染了风寒,入冬后病情加重,最后病死了,年仅52岁。彼得死后,他的老婆成了俄国的沙皇,人称叶卡捷琳娜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