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像发泄愤怒——尼德兰革命

朝圣像发泄愤怒——尼德兰革命

法国的胡格诺宗教战争虽然把法国搅成了浑水,但却给加尔文教派做了不错的宣传。西班牙有一块富庶的殖民地尼德兰,这里的人们听说了法国的消息后,也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了,尤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早就不满于西班牙的打压,他们想借助宗教信仰的名义为自己赢得一些利益。

面对新教的发展,西班牙的态度非常坚决,下令处死新教徒。在尼德兰宣传新教的牧师们常常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大部分牧师集中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位置,随时准备到英格兰避难,当时的英格兰是个新教国家。

西班牙派到尼德兰的总督是个女人,名叫玛格丽特。她比较了解尼德兰的情况,并请求国王腓力二世放松对尼德兰的宗教控制。牛气冲天的腓力二世根本不退让,玛格丽特也只能遵守国王的命令。

1566年4月的一天,总督府门前出现了几个乞丐,他们是尼德兰的大贵族,特意用这种奇特的方式向玛格丽特施压,希望玛格丽特能放弃对新教徒的迫害。结果,这几个贵族被玛格丽特赶了出来。

到了8月份,尼德兰的新教徒变得越来越愤怒,他们纷纷进入天主教的教堂和修道院,砸毁了不少圣像,这次的暴动意味着尼德兰革命的开始。总督玛格丽特立刻出来安抚愤怒的新教徒,并派人给腓力二世送信。

玛格丽特希望能尽快平息这场暴动,便下令允许新教徒进入城市。玛格丽特的这个命令立刻让新教徒平息了怒火,后来尼德兰的贵族们纷纷选择支持玛格丽特,新教徒的处境变得宽松起来。但这种良好的局面被一个人打破了,他便是腓力二世派来帮助玛格丽特的阿尔法公爵。

阿尔法公爵带着军队来到了尼德兰,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便是捕杀新教徒,一些贵族和资产阶级领袖也被他下令处死。阿尔法公爵还颁布了新的税收制度,增加了尼德兰人的经济负担。在这种局面下,尼德兰的有钱人只能逃到国外。

剩下的尼德兰人除了抵抗别无选择,为了避免正面交战,尼德兰人选择了灵活的游击战。尼德兰的“海上乞丐”游击队和“森林乞丐”游击队,让阿尔法的军队吃了不少亏。阿尔发渐渐有些力不从心,海上乞丐总会袭击西班牙的运输船,让西班牙海军不得安宁;森林乞丐的骚扰也让西班牙军队损失了不少力量。

在这些看起来小打小闹的游击战中,尼德兰人渐渐建立了一个个小据点,北方甚至完全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便是荷兰。

腓力二世自然注意到了尼德兰的局势,他召回阿尔法,并派出了新的尼德兰总督列揆生。列揆生的军队立刻包围了来登城,这是个地势低洼之地。守城的尼德兰军队突然打开水闸,西班牙的军队只能撤走。这次战役的失败,让腓力二世改变了对尼德兰的策略,他决定朝南方下手。

南方的贵族属于封建势力,资产阶级的发展会影响他们的利益,他们便决定和腓力二世合作,并承认腓力二世是尼德兰的主人。腓力二世选择与南方的贵族合作,并宣布北方的同盟领导者威廉·奥兰治为叛贼。奥兰治在北方同盟的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荷兰独立后,奥兰治也成了荷兰的国父,国歌《威廉颂》赞扬的就是奥兰治。这个消息传到北方同盟后,废除腓力二世的消息立刻传回了西班牙。

奥兰治被暗杀后,尼德兰的北方同盟渐渐无力抵抗西班牙的进攻,西班牙已经开始掌握了主动权,这时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英王亨利八世起,西班牙就和英格兰结下了梁子。后来,英格兰成为新教国家,处处和西班牙对着干,不仅保护新教徒,还打西班牙海上贸易航线的主意。

在这种关键时刻,伊丽莎白派人告诉腓力二世,她是尼德兰革命的支持者,想要镇压这场革命,就必须征得她的同意。就这样,英格兰的海军和西班牙的海军开始较量起来。1588年,西班牙的海军被英格兰打败。从那以后,西班牙再也不是欧洲的海上霸主,也无法控制尼德兰北部,荷兰变得安全了。

荷兰这个独立国家就是腓力二世的一块心病,1589年腓力二世便病逝了。他的继承者腓力三世与荷兰签订了一份和约,承认了荷兰的独立。尼德兰革命虽然打着宗教革命的旗号,实际上是欧洲的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后的荷兰走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成了欧洲各国羡慕的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