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皇决裂——都铎王朝

与教皇决裂——都铎王朝

法国人在英格兰创立的金雀花王朝随着亨利七世的出现而结束,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十多年,历史上称之为“玫瑰战争”。从此以后英格兰进入了都铎王朝的统治时期。

作为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是个颇有作为的国王,他不仅结束了英格兰混乱的战争局面,还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让英格兰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他的次子亨利继位成为英格兰国王,年仅17岁。亨利八世有个哥哥名叫亚瑟。作为亨利七世的长子,亚瑟从一出生就被当作继承人保护和培养。亨利七世为了与西班牙改善关系,就给亚瑟安排了一场跨国婚姻,让亚瑟迎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亚瑟与凯瑟琳结婚后不久,亚瑟就无故死亡了。

这样一来,次子亨利就成了继承人。亨利七世为了保住与西班牙的联姻关系,说服凯瑟琳留在英格兰,并让次子亨利娶凯瑟琳为妻。这种婚姻起初不被基督教所接受,不过凯瑟琳声称她还是处女,再加上她母亲伊莎贝拉与教皇的关系,最终凯瑟琳和亨利的婚姻申请得到了教会的认可。

在英格兰民众的心中,亨利八世被寄予厚望,他们希望这个高大英俊的国王能继续带领他们走出混战、贫困的局面。但事实证明,亨利八世是个喜欢胡闹的国王,他一辈子主要做了两件事,换老婆和打仗。

亨利八世在成为国王的头几年里,白天打猎,晚上开宴会,根本不处理政务。后来,亨利八世便雄心勃勃地表示,他要继承父亲的遗志,让英格兰的基业发扬光大。亨利八世开始到处打仗,他和意大利交过手,也和法兰西开过战,在与苏格兰的战斗中,亨利八世还取得了胜利。

对于欧洲的其他国家来说,亨利八世这个钟爱战争的英王虽然并不受欢迎,但教皇却很喜欢他。当德意志如火如荼地进行宗教改革之际,亨利八世作为一个坚定的天主教徒,公开反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因此得到了教皇的嘉奖。不过,当亨利八世想要换老婆的时候,却遭到了教皇的反对。随着与教皇关系的破裂,亨利八世也开始由支持天主教转而支持新教,成了宗教改革的支持者。

1527年,亨利八世派人告诉教皇,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这时的亨利八世正和一个名叫安妮·博林的女人处于热恋中,当安妮怀孕后,亨利八世便有了娶安妮做王后的心思。不过作为天主教徒的亨利八世自然知道天主教是不允许离婚的,他便以婚姻无效为由向教皇提出离婚申请。亨利八世还给凯瑟琳扣上了一顶生不出继承人的帽子。凯瑟琳曾多次流产,只有玛丽一个女儿。虽然英格兰有女子当国王的传统,但亨利八世并不想让玛丽成为他的继承人。自从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离婚后,玛丽就由公主变成了私生子。

对于亨利八世的离婚申请,教皇的态度是不予理会,他跟西班牙王室的关系不错,自然不能放任亨利八世和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离婚。等急了的亨利八世做出了一个出格的决定,他宣布英格兰教会脱离天主教的管控。

亨利八世扶植托马斯·沃尔西当上英格兰教会的主教,但这位新任主教却反对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做皇后。亨利八世一生气就下令逮捕沃尔西,很快沃尔西便病死了。随后,亨利八世又安排一个人担任主教。新任主教十分爽快地同意亨利八世离婚,从那以后亨利八世就宣布他才是教会真正的主人。

虽然亨利八世与教皇撕破脸的目的是让安妮当皇后,但此举却让英国脱离了教廷的控制,让国王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教会在英格兰的影响力大大削弱,这无异于一场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很快遭到了教皇的报复,他被开除了教籍,还遭到了国内旧势力的反对。

1536年,被亨利八世囚禁的凯瑟琳病逝。皇后安妮在四个月后也被亨利八世处死。安妮在成为皇后后,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就是伊丽莎白。生不出儿子的安妮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天主教徒。一时间,谣言四起,人们都说安妮是个魔鬼,所以才生不出儿子。就这样,安妮被冠以女巫的罪名处死。

安妮死后,亨利八世一共娶了四个女人,其中只有第三任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便是爱德华王子。在亨利八世逝世时,爱德华只有9岁,根本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尽管如此,爱德华依旧是国王,处理政务的工作暂时交给公爵们。但爱德华没等到成年就病逝了。

爱德华的死让英格兰的公爵们开始重新思考继承人的问题,这时玛丽被推到了英格兰国王的位置上,他们似乎忘记了玛丽是个激进的天主教徒。

少女时期的玛丽颇受亨利八世的宠爱,但随着凯瑟琳被废后,玛丽与亨利八世之间的关系随之破裂。亨利八世不仅不承认玛丽身为公主的身份,还禁止玛丽与凯瑟琳见面。在凯瑟琳病逝时,亨利八世也不允许玛丽参加母亲的葬礼。

玛丽在成为英格兰女王后,便把对父亲的恨意全部发泄到了新教徒的身上。她担任英国女王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杀死了许多新教徒。玛丽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同时打压新教。此时,新教已经在英格兰站稳了脚跟,许多人都开始信仰新教。玛丽女王的残忍镇压自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就这样安妮王后的女儿伊丽莎白成了新任女王。

伊丽莎白对父亲的憎恨不亚于玛丽,但她却支持新教。在安妮王后被处死后,伊丽莎白也被剥夺了公主的身份,成了和玛丽一样的私生女。伊丽莎白也只能支持新教,在天主教那里,她母亲安妮的王后身份不会被承认,她也不会被认可。玛丽在当女王期间,曾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虽然附和了玛丽的要求,但内心还是比较倾向于新教。不过伊丽莎白并未打压天主教,她选择让天主教和新教和谐相处。

与酷爱打仗的父亲不同,伊丽莎白属于稳扎稳打的女王,她为人谨慎,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英格兰渐渐强大起来,甚至还打败了西班牙的海军。这场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西班牙和英格兰在欧洲的地位,从此以后,英格兰的海军开始称霸。

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都铎王朝走上了辉煌的巅峰,资本主义的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在文化领域,英格兰迎来了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政绩不错的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嫁,在面临议会代表的逼婚时,伊丽莎白把戒指戴在手上,郑重地对他们说:“我已经献身于丈夫了,他就是英格兰。”

伊丽莎白之所以选择终身不嫁,并不是因为她是个清心寡欲之人,这是一个正确的政治决策。如果伊丽莎白选择结婚,那么她只能有三种选择,这三种选择都不利于她的统治。

伊丽莎白可以选择国外的国王作为她的丈夫,这样英格兰就会沦为其他国家的附属国,还会因继承人的问题发生争执。伊丽莎白如果选择国内的贵族作为她的丈夫,会让其他贵族不满,因为这样会造成贵族之间的不平衡。最后一个选择便是平民,如果伊丽莎白和一个平民结婚并生子,她的继承人就会因血统不纯正而遭到非议。与其这样,伊丽莎白倒不如不结婚。就算这样也会存在问题,她死后,继承人就会出现短暂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