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前的土豆——腓特烈二世
1740年,28岁的腓特烈二世成了普鲁士的国王。此时的普鲁士已经是一个军事强国,这是腓特烈二世的父亲腓特烈·威廉一世留给他的礼物。在腓特烈·威廉一世刚成为普鲁士国王时,普鲁士还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腓特烈·威廉一世在当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废除了不必要的浪费制度,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军队扩充上。随着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努力,普鲁士的国库渐渐充盈,还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个强硬而铁腕的国王,他对儿子的培养也是如此。腓特烈二世因为受不了父亲的管束,而和好友卡特商量着逃往英格兰。后来,腓特烈二世被父亲抓回去,卡特也因此被处死。
不久之后,腓特烈·威廉一世就给腓特烈二世安排了一场婚礼。腓特烈二世对这场婚礼十分不满,并拒绝与妻子同居,只会在公开场合共同出现。
腓特烈二世是当时的进步青年,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对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很强,和法国的伏尔泰还是好朋友。在宗教上,腓特烈二世的态度显得极为宽容,接受任何宗教信仰的臣民。此外,腓特烈二世还是个很勤快的国王,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人民公仆。
在军事扩张上,腓特烈二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张普鲁士的地盘。在腓特烈二世成为国王后不久,奥地利就给了他扩张的机会。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去世后,腓特烈二世便趁机占领西里西亚地区。
西里西亚是块肥肉,极具经济价值,可以为普鲁士提供不错的税收。奥地利自然不肯轻易让出西里西亚,最终双方只能靠武力解决。在这场战争中,腓特烈二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赢得了胜利,为普鲁士争到了一块富庶之地,为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
腓特烈二世对于西里西亚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个恐怖的存在,他在这里实施了大屠杀。事后,腓特烈二世甚至还期望能与西里西亚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据说,腓特烈二世争夺西里西亚的目的就是引起欧洲诸国的注意。
失败的奥地利并不甘心将西里西亚拱手相让,便和法国、俄罗斯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腓特烈二世。当时,腓特烈二世和英国签订了一项条约。这项条约触及了法国的利益,法王路易十五十分生气,奥地利就立刻和法国达成合作。
让奥地利意外的是,腓特烈二世居然选择了先发制人,主动挑起战争,七年战争就此开始了。当时普鲁士的情况很不乐观,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国家,却一下子要与三个国家作战。腓特烈二世深知军费是战争中的关键所在,而普鲁士国库的钱根本不够支持他打完这场战争,于是他便向英国寻求帮助,希望英国能给予金钱上的支持,毕竟法国是英国的死对头。
有了英国的军费支持,再加上腓特烈二世的军事才能,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被称为“七年战争”,虽然普鲁士曾在战争期间险些亡国,但最后的胜利却让普鲁士成了欧洲五大强国之一。腓特烈二世的威名也在欧洲传播开来,在许多人的心中,他已不再是一个小国家的国王,而是可以被冠以“大帝”之称的人。
七年战争的胜利给腓特烈二世招来了许多粉丝,当时俄罗斯的许多贵族都十分崇拜他。就连后世的历史名人拿破仑也对他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
1786年8月17日,74岁的腓特烈二世去世,他没有儿子,只能让侄子继位。腓特烈二世的临终遗言是要和爱犬葬在一起,但腓特烈·威廉二世却把他葬在了一座教堂的墓室里。直到1891年,腓特烈二世才实现了夙愿,与爱犬葬在了一起。对于德国人来说,腓特烈二世是个值得缅怀的国王,每年都会有德国人前来拜谒腓特烈二世,但腓特烈二世的坟墓上却从未堆满鲜花,反而是一些土豆。
如今,土豆对于欧洲人来说是种很常见的蔬菜,但在腓特烈二世时代,土豆却是有毒的,不能食用。土豆是在16世纪由西班牙航海探险者从印第安人那里发现的。从那以后,航海探险者总会在船上准备一些土豆,这样可以防止败血症的出现。
但欧洲人却不接受土豆这样生长在土里的植物,并认为凡是埋在土里的东西都是不吉利的,与魔鬼有关。最关键的是,《圣经》中从未提到过土豆。这说明,上帝也不同意人们食用土豆。
土豆是种产量高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可以解决饥荒的问题。许多统治者都曾强行逼迫人们食用土豆。俄国的彼得和叶卡捷琳娜强制农民种植土豆。法国的路易十六则想出了一个更绝的办法,让土豆沾染王室的贵气,从而提高土豆的地位,他让王后头戴土豆花出现在众人面前。但这些措施都没产生所期望的效果。
腓特烈二世起初也采用了强制的手段,但却让土豆更加妖魔化。为此,腓特烈二世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推广办法,他让士兵种植土豆,并派士兵守着那片土地。许多人都很好奇国王到底种了什么,便偷偷去地里挖土豆。那些把守的士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理会,腓特烈二世曾命令他们故意放松警惕。人们把偷来的土豆种植在自己的地里,收获后品尝,发现味道不错。从那以后,土豆就成了普鲁士的主食之一。在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中,土豆作为军粮帮助普鲁士的士兵们扛过了许多艰苦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