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的缔造者——列宁
自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就开始惶惶不可终日,放弃了在圣彼得堡优越的生活,到一处行宫中过起了戒备森严的日子,就连被嘲笑为囚犯也毫不在意。亚历山大三世病逝后,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继位,这是俄国的最后一位沙皇。此时的俄国已经危机四伏,但尼古拉二世却对改革没什么兴趣,他更喜欢打仗,除了到处侵略扩张外,尼古拉二世也没落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让俄国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早就出现了,只不过在参加一战后更为严重,忍无可忍的俄国民众开始了反抗。
1917年1月22日,工人们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示威游行,以纪念被沙皇镇压的1905年革命中牺牲的人。除了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尼古拉二世并未把这次的示威游行放在心上,直到示威游行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后演变成了反对沙皇统治的起义,这时,尼古拉二世才慌张起来。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是俄文的音译,意思是“多数派”,是列宁创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与布尔什维克相对应的是孟什维克,也就是“少数派”的意思。
在1917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也是俄历的2月23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工人们不仅攻占了军火库,还和军警打了起来。尼古拉二世企图派兵镇压,但却发生了兵变,只能在7天后宣布退位,把沙皇之位让给了弟弟米哈伊尔。这时的沙皇之位无异于一个烫手山芋,谁沾谁倒霉,第二天,米哈伊尔立刻做出回应,他也宣布退位。于是,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二月革命成功了。
二月革命的消息立刻传到了瑞士这个中立国,此时列宁正在瑞士避难,他离开俄国已经十余年了。列宁想要尽快回到俄国,但却由不得他自己,当时的欧洲正在打仗,交通十分不便。在瑞士社会民主党人士弗里茨·普拉廷的帮助下,列宁可以乘坐由德国安排的火车返回俄国,但前提条件是,列宁回到俄国后,必须释放关押的德国俘虏。穿越德国到瑞典的路程是漫长的,踏上归途的列宁没有回忆往日的流亡岁月,而是在阅读一份报纸——《真理报》。这份专门针对工人发行的报纸,被沙皇看作是宣扬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为了避免沙皇的查封,《真理报》的印刷工作全在国外进行,然后秘密送往俄国。在瑞典,列宁立刻找到社会民主党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地乘坐火车启程,这是一列开往彼得格勒的火车。
与绝大部分贫苦的起义工人不同,列宁出生于一个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列宁的早年生活过得不错,父慈母爱,兄弟姐妹也相亲相爱。这全部是列宁父亲乌里扬诺夫努力的结果。乌里扬诺夫虽然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却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了国民教育总监。在父亲的影响下,列宁从小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
17岁时,列宁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哥哥被沙皇下令处死了。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是圣彼得堡大学的进步青年,在参加民意党刺杀沙皇的行动中不幸被捕。这件事情给列宁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也让他坚定了反对沙皇统治的决心。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列宁就开始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就算被开除和监视,也没有放弃自学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22岁时,列宁获得了一次旁听生参加圣彼得堡大学毕业考试的机会,列宁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毕业证书。随后,列宁便开始在圣彼得堡工作。表面上,列宁是一个实习律师,但实际上他是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常组织工人活动。列宁在圣彼得堡所进行的无产阶级工作被政府盯上了,并在1895年12月被捕入狱。两年后,列宁被流放,在流放过程中,他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写作。
1900年,列宁被允许返回圣彼得堡。这时,列宁依旧坚持写在政府看来危险的书籍。1903年,列宁在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时,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思想,但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都觉得列宁的思想太激进了。双方之间的争执直接导致了社会民主党的分裂。以列宁为首的是布尔什维克,另一派则是孟什维克。
1905年革命失败后,列宁只能选择离开俄国,到西欧避难。在外流亡的日子并不好过,列宁的生活十分贫困,但就算如此,列宁也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事业,他一边坚持写作,一边参加欧洲各地的社会主义集会活动。
1914年,一战爆发后,社会民主党纷纷选择支持本国的战争,这让列宁很意外,同时也很愤怒。在他看来,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毫无意义,不会解决任何穷人的问题。列宁认为,只有一种战争是有意义的,那就是阶级战争,让工人阶级通过武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对于列宁,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忌惮,奥地利还曾扣押过列宁。后来,列宁便只能到瑞士这个中立的开明国家避难,一直到二月革命爆发,才回到了俄国。
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了俄国,以他的名气,自然很快就成了革命运动的领袖。列宁在获得了不少人支持的同时,还有许多反对者,反对者则诬陷列宁是德国派来的间谍,但这种脏水根本影响不了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心中的光辉形象,列宁一直都是工人和士兵进行革命斗争的指挥者。
列宁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二月革命,但却对俄国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并未马上组织布尔什维克进行武装夺权,而是一边静待时机,一边秘密壮大布尔什维克的力量。
1917年9月,列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由于他此时正在芬兰,便给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写了两封信,信件的内容便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方案。10月7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开始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在10月24日(俄历)的夜晚,在布尔什维克的发动下,工人和士兵纷纷起义,朝着临时政府所在地涌去。这场起义便是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月14日,列宁遇到了一场刺杀。刺客一共有12名,在列宁所乘坐的汽车经过一座桥时,刺客们立刻向车内开枪。所幸,同行的普拉廷反应迅速,立刻把列宁的头按在了座位下,才没有中弹。
半年多后,列宁再次遭遇了一次刺杀。刺客冒充工人混在工厂里,在列宁演讲完毕,正与一位女士交谈之际,刺客突然朝着列宁开枪。列宁的左肩和左胸靠近脖子的地方都被打中,刺客还伤到了与列宁交谈的女人。
由于伤势严重,列宁当场昏迷。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列宁清醒了,他告诉随从人员,不要把他送到医院,那里也可能会被安排刺客。在列宁的安排下,他被送到了克里姆林宫,医生随后也赶到这里,为列宁治伤。这次凶险的刺杀虽未让列宁丧命,但却让列宁的健康状况变得糟糕起来。一颗子弹因为距离脊柱很近,当时的医生没有把握能安全取出子弹,这颗子弹便留在了列宁的身体里。直到四年后的一天,这颗子弹才被一个德国医生取了出来。或许正是因为颈部靠近脊柱的伤口,才导致了他的中风与瘫痪。
1918年3月,在列宁的主持下,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上,布尔什维克正式改名为俄国共产党。不久之后,宪法就颁布了,这标志着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成立。
1922年5月,列宁因为中风导致右侧身体瘫痪了,便开始休养。在第二次中风后,列宁便彻底待在家中养身体。在第三次中风后,列宁便卧床不起,甚至都无法开口说话。1924年,列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