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杀大狂欢——胡格诺战争
当约翰·加尔文在日内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便想把新教传播到他的祖国法国。加尔文曾在法国宣传过新教,那时他就被驱逐出法国,只好流浪到日内瓦。加尔文在日内瓦日理万机的间隙时刻关注着法国新教发展的趋势,在法国他的新教也有许多信徒,法国各地也有不少刚成立的新教教会,信仰新教的人和路德教派被统称为胡格诺教派。
新教的信众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之中,他们虽然有少量的资产,但却无法与根深蒂固的贵族相抗衡。当然也有贵族加入到新教中,成为胡格诺教派的一分子,但只是极少数。随着信众的增多,加尔文开始越来越重视法国的新教事业,他派遣使臣介入新教活动中。
法王对于新教的态度和贵族一样,是坚决的打压和迫害。到了亨利二世当法王时,胡格诺教派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作为天主教徒的亨利二世专门在巴黎的法院设立了一个被人们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来处理新教徒。
1559年,亨利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虽然被及时送去就医,但还是不治身亡了。其实,亨利二世并不情愿把女儿嫁到西班牙,他曾在西班牙代父当人质,西班牙对他而言就是心理阴影。
亨利二世的继承者弗朗索瓦二世是个喜欢滥杀无辜的年轻人,他的种种作为直接激化了新教与贵族的矛盾。两年后,弗朗索瓦因病去世。这个时候,新教的势力已经壮大到让人吃惊的地步。
弗朗索瓦二世的弟弟查理九世成了新任法王,不过权力掌握在母亲凯瑟琳·美第奇手中。面对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凯瑟琳的态度倾向于和解。就在凯瑟琳想和解的办法时,一次意外冲突发生了。
1562年3月,一个名叫吉斯的公爵到瓦西的一座教堂里望弥撒。吉斯的随从与一名新教徒发生了冲突,在双方互扔石块时,不小心误伤了吉斯。这在天主教徒的心中是极大的侮辱,吉斯公爵可是天主教徒中的领军人物。吉斯即刻命人屠杀瓦西的新教徒,该事件直接导致了宗教战争的爆发,这场发生在法国的宗教战争也被称为胡格诺战争。
【望弥撒】
望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宗教活动,每到耶稣降生、传道、受难、复活、救赎的纪念日时,天主教徒就会到教堂参与这种宗教活动。
战争一开始,双方都在国外寻求同盟。天主教徒的支持者是西班牙,新教的支持者是苏格兰和德意志。到了1563年,双方之间的战争有所缓和,凯瑟琳允许新教徒在特定区域自由进行宗教活动。
在之后的几年内,敌对双方曾爆发过两次战争,最后虽然都签订了和约,但双方心中都明白,和约不过是一张随时可以撕毁的废纸。作为宫廷的代表,凯瑟琳和查理九世却一直在努力让双方和解。
凯瑟琳想到了联姻的方式,她决定撮合公主玛格丽特和新教徒亨利·波旁。1572年8月22日,玛格丽特和亨利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许多新教徒听说后,纷纷赶往巴黎参加亨利的婚礼,但晚上却遭到了亨利·吉斯军队的屠杀,亨利·吉斯的父亲吉斯公爵死在了新教徒的手中。
这场大屠杀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杀人狂欢,开始在法国各地传播开来,许多人都有了杀人借口,只要给被害者扣上新教徒的帽子,杀人犯就能免于处罚。这场大屠杀被称为“圣巴托罗缪惨案”。
圣巴托罗缪惨案的执行者虽然是亨利·吉斯,但却得到了凯瑟琳的默许。当凯瑟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时,立刻派人制止屠杀,但亨利·吉斯却告诉她:“已经太晚,无法停手了。”
屠杀给新教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巴黎的新教徒基本上都是领导,结果全被杀死了。那个新郎官亨利本来也是要被处死的,在关键时刻他的新娘玛格丽特出面保住了他的性命,代价是亨利必须改信天主教,不过亨利很快就逃出巴黎。
查理九世在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就病倒了,他被大屠杀的血腥场面吓坏了,每天都被噩梦缠身,最后抑郁而终,年仅24岁。查理九世死后,他的弟弟亨利三世成了新任法王。
亨利三世对新教的态度比较温和,不仅谴责圣巴托罗缪惨案的残暴,还为新教徒平反,并允许新教徒可以在除巴黎外的地区自由参加宗教活动。亨利三世希望两教派能和平相处,但吉斯家族并不答应,亨利三世决定摆脱吉斯家族的控制,并找借口把吉斯家族的第三代公爵和他的弟弟召进宫暗杀了。亨利三世也遭到了报复,于1589年遇刺身亡。
亨利三世死后,亨利·波旁继位。天主教徒根本不承认亨利四世的国王身份,亨利四世在消灭了吉斯家族的势力后,依旧无法进入巴黎。巴黎的大多数信众都是天主教徒,新教徒已经在圣巴托罗缪惨案中被杀死或逃往外地。
为了能进入巴黎,亨利四世在圣德尼教堂改信天主教。亨利四世的这种做法可谓是两边都不讨好,新教徒对他失望至极,天主教徒也看不上他。但正因如此,亨利四世才结束了胡格诺战争,并且赶走了西班牙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