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者的败亡——克里米亚战争
1825年11月17日,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了。亚历山大一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规定,应该由康斯坦丁继位。但由于康斯坦丁的妻子是波兰人,他便只能在江山与美人之间选择一个,康斯坦丁选择了老婆。这下,沙皇继承人就成了尼古拉。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密诏中,尼古拉也享有继承权。
但在大臣们的心中,合法的继承人是康斯坦丁。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康斯坦丁便只能公开表示,他不愿意当沙皇,尼古拉更适合成为沙皇。这时,尼古拉也客气起来,表示自己没有资格成为沙皇,康斯坦丁才是合法继承者。
就在两人相互谦让时,一些高级将领倒不客气,策划了一场政变,想把皇室成员都关押起来。后来,他们又临时改变了主意,逼迫尼古拉放弃继承权,让康斯坦丁成为沙皇。但前提条件是,康斯坦丁必须在俄国实施一系列改革。
在这时,尼古拉已经继位成了沙皇。在高级军官们发动政变时,尼古拉并未马上派兵镇压,他刚刚上任不久,不想动用武力,希望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发动政变的高级军官也没想把沙皇逼到绝境,只希望尼古拉能答应废除农奴制等条件。由于尼古拉并未答应,双方之间就僵持不下了。
到了晚上,尼古拉不想再拖延下去,也不想退位和改革,便只能派军队镇压。尼古拉命令军队向广场上参与政变的人群开炮,那些人毫无准备就死在了炮火下。这场政变以尼古拉的胜利而告终。事后,尼古拉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杀掉了一切具有新思想的人。
尼古拉是个典型的贵族,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徒。他在成为沙皇后,十分勤快,每天都会工作很长时间。此外,尼古拉还是个知人善任的沙皇,在他的统治下,许多有治国才能的人都能发挥所长。
同时,尼古拉还是个独裁者,他对军队有着谜一样的依恋,从小就阅读了很多和军事有关的书籍。在尼古拉成为沙皇后,他便把军中的那一套带到了处理朝政中,讨厌和大臣们进行协商,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思下命令。在尼古拉的周围也大多是军人,而且都是他的心腹。尼古拉的日常生活也遵守着严苛的军纪,一切都安排得一丝不苟,几近于刻板。
这样一个独裁沙皇,当然会有扩张版图的野心,恰恰这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了,这便成了尼古拉向欧洲扩张的一条路径。在尼古拉看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经死亡了,剩下的便是和欧洲强国一起商量着把这块土地给瓜分了,最好是能得大头。
放眼望去,尼古拉决定首先跟英国搞好关系,希望英国不要插手土耳其的事情。虽然英国和俄国的关系不错,但英国却觉得尼古拉的胃口太大了,而且英国并不想让土耳其消失,这样便能保证英国在印度的利益。
在一次土耳其和埃及的战争中,埃及由于有法国的帮助,打败了土耳其,土耳其便只能向俄国寻求帮助。俄国答应做土耳其的保护者,但前提是土耳其保证一些海域向俄国无条件开放。
这个条件让英国很不满,英国就在第二次土埃战争中,介入其中。这下,土耳其便只能签订《海峡公约》。这是个专门针对俄国的约定,取消了俄国能随意进入黑海的权力。这笔账就被尼古拉记在了心里。
1850年,法国又插了一脚,要求土耳其恢复法国保护圣地教堂的权力。这是一个让土耳其十分为难的要求,不论是法国还是俄国,土耳其都得罪不起。其实,这只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故意找碴儿,想要借机挑起战争。这样,俄国与英国等国的盟友关系就会破裂。至于限制法国的同盟条约,也就作废了。
尼古拉倒是没考虑那么多,想着打败法国应该不是问题,毕竟拿破仑就曾在与俄作战中栽了跟头,至于拿破仑三世,尼古拉不认为他会比拿破仑更擅长打仗。至于英国等欧洲强国,尼古拉觉得这些国家应该会保持中立。
土耳其有了英法等国的支持,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不再把俄国放在眼里,拒绝了俄国所提出的条件。这下,俄国便与土耳其切断了外交关系,并在1853年10月16日,正式向土耳其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
锡诺普海战以俄国战胜土耳其而告终,这意味着英法两国要介入到克里米亚战争中了。不过,英法两国并不想这么快与俄国撕破脸皮,便只是派舰队为土耳其海军保驾护航。1854年2月6日,俄国首先宣布与英法断交。尼古拉相信,英法不敢太嚣张,毕竟他可以在欧洲找到普鲁士、奥地利这样的同盟国。但普鲁士压根没想为俄国提供帮助,只保持中立。至于奥地利,几个月后就与俄国站在了对立面。
面对奥地利的背叛,心灰意冷的尼古拉妄自菲薄道:“我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妄想别人能知恩图报。”在尼古拉看来,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就是他的好兄弟,毕竟他曾出兵帮助过奥地利,在普奥产生矛盾时,尼古拉也选择了帮助奥地利,而没有中立,这让尼古拉遭到了普鲁士的记恨。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普鲁士能选择中立,已经让尼古拉很满意了。
弗兰茨·约瑟夫的背叛,为奥地利获得了不少利益,但却得罪了俄国,从那以后,俄奥两国友好的外交关系彻底破裂了。在英法等国的眼中,弗兰茨·约瑟夫便成了一个小人,居然没什么损失,就获得了那么多好处,典型的不劳而获。
在斯里查要塞围攻战中,俄军被击败,损失严重。这时,正在维也纳的弗兰茨·约瑟夫出面了,希望双方能停战,毕竟英法两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但不论是俄国还是英法联盟,都不想停手。尼古拉不甘忍受战败的屈辱,而英法联盟则想趁热打铁,把俄国赶出黑海。
英法联军对自身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英国的海军很厉害,法国则是陆军占优势。但在围攻塞瓦斯托波尔时,英法联军遭到了俄军的顽强抵抗,英国海军损失惨重,就连法国的弹药库也被俄国的炮火摧毁。不过,俄军的损失也不小,就连中将都阵亡了。在之后的战斗中,双方谁也没有讨到好处,反而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时,英法联军就有了停战的念头,到了1855年3月份,传来了尼古拉去世的消息。这样一来,和谈就更有希望了。
克里米亚战争是第一场现代战争,除了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信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的应用,还出现了野战医院和战地记者。除此之外,香烟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出现,并得到了许多士兵的喜爱,被大量生产。吸烟有害健康,虽然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但香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缓解了士兵的焦虑和压力,让士兵的反战情绪得到缓冲。
这场战争一共造成了50多万人丧生,但却只有一小半士兵是阵亡的,一大半士兵都死在了疾病上。除了潮湿、小昆虫和吸血虫等健康隐患外,还有霍乱这种杀伤力极强的瘟疫。霍乱最初出现在法国军营里,后来便开始蔓延到英国军营。当局采用了焚烧的方式控制霍乱,烧掉了很多军需用品,但就算如此,也没有阻止霍乱的肆虐。除了疾病外,营养不良也是致命的杀手,这充分暴露了后勤的重要性。如果后勤能得到保障,死亡人数一定会少许多。例如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对野战医院卫生条件的改革,就提高了养伤士兵的存活率。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了伦敦,并在那里创建了第一所护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