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决定权的欧洲——冷战

第八章 欧洲复兴与冷战

大战之后的欧洲一片废墟,百业凋零,而美国的马歇尔推动了欧洲的战后复兴。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冷战的铁幕降临,割裂了欧洲,直到苏联解体,这场特殊的战争才画上了句号。饱经磨难的欧洲走出了冷战的漩涡,走向未来。

复兴欧洲经济——马歇尔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创。在战争中,许多著名城市,例如伦敦、柏林和巴黎等都受到了重创。最要命的便是交通运输的瘫痪,许多铁路、桥梁和公路都被空袭所炸毁。交通不便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但想要修缮交通,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刚打完仗的欧洲显然没这个能力。

到了1947年,欧洲的经济发展依旧没什么起色,就连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其经济水平依旧徘徊在战前水平,再加上恶劣天气所导致的农业歉收,欧洲许多国家都已经出现了饥荒,法国和意大利甚至因为食物短缺而发生了罢工。

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美国本土远离战场,虽然曾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和日常生活得以正常运转。

于是,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1947年6月5日提出了扶持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美国会向欧洲诸国提供贷款,用于经济发展。当然,马歇尔计划也给美国的产品打开了欧洲市场,欧洲的工业品和原料都是从美国购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在马歇尔的演讲中,他还向苏联伸出了橄榄枝,表示苏联也可以接受美国的援助。虽然此时冷战还没开始,但美国政府的许多官员都觉得苏联迟早会站在美国的对立面,所以他们并不同意在经济上援助苏联。当然,斯大林也不一定会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斯大林在听说马歇尔计划后,并未马上拒绝,而是考虑了很长时间,甚至还派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巴黎去参加与英法两国的会议。出发前,莫洛托夫就表现出了对马歇尔计划十分感兴趣的样子,他本人也希望苏联能接受这个计划。

但在开会时,英法两国的代表却提出了许多令莫洛托夫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例如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和让苏联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等。因为英法两国早已摸准了美国的态度,美国政府并不想为苏联提供巨额贷款。

面对美国的刻意刁难,莫洛托夫离开了巴黎,这意味着苏联再也不能参与到马歇尔计划中了。苏联的态度也就代表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拒绝了马歇尔计划。最后,美国便只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扶持。

丧失决定权的欧洲——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虽然只打了六年,但却让欧洲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的欧洲已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把决定权交给美国和苏联。美苏两国的关系在战后渐渐变得紧张起来,由同盟国转变成了敌对国。

二战后的德国被一分为二,东西柏林分别为苏美所控制,并且有着不同的行政系统。1949年,西德区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同年,东德地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从此之后,德国就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分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不同阵营。

1960年,美、英、法、苏四国领导人汇聚于巴黎召开会议,商议柏林的归属问题。但这次会议最终因苏联抓住美国的间谍而终止。不久,柏林危机爆发。苏联一方要求联邦德国从柏林撤军,后来为了防止民主德国人员的流失,就修建了一道墙,并派兵把守。美国与西欧国家也默许了柏林墙的存在。除了柏林危机外,还有一场危机最为凶险,即古巴导弹危机。

在冷战中,美苏两国的最高领导者都不想打仗,但也都不愿意服从对方,于是便只能搞些间谍之类的侦察活动和军备竞赛。在二战中,美国为了逼迫日本尽快投降,往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见识到了原子弹的威力。杜鲁门在和斯大林会面时,就暗示对方,他手中有原子弹。不过,苏联也很快拥有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原子弹在研发之际就被许多科学家所反对,其实不止科学家,就连普通人也怀疑原子弹会让人类走向毁灭。但在美苏两个大国都有了原子弹后,反而出现了核平衡的局面。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这种核平衡局面差点儿被打破,当时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一触即发的恐怖气氛中,而古巴导弹危机也被认为是整个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刻。

在艾森豪威尔当总统期间,古巴和美国有着不错的外交关系。古巴总理曾到美国进行访问,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热烈欢迎。但自从卡斯特罗上台后,美国突然发现古巴没以前听话了。卡斯特罗的偶像是玻利瓦尔、圣马丁这样的民族解放英雄,自然不可能忍气吞声地任由美国差遣。渐渐地,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开始恶化,在196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中断与古巴的外交联系。

为了逼迫卡斯特罗低头,美国政府开始采用高压手段。明面上的压制手段是经济制裁,古巴是个依靠糖类出口的国家,自从被制裁后,古巴的糖类便只能留在国内消费,其经济支柱被美国打折了。暗地里,美国中情局收留了一批古巴的流亡分子,并对其进行训练,然后将其派往古巴进行颠覆活动。结果,这群乌合之众一上岸就被古巴群众给绑了,这起事件被称为“猪湾事件”。

为了报复美国,古巴只能找赫鲁晓夫帮忙。赫鲁晓夫表面上对古巴的遭遇很是同情,但心里却另有打算,他一直想在拉丁美洲为苏联找一个立足点。苏联虽然也有导弹,但技术却落后于美国,不能远程发射。而且在1959年,美国还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核导弹,这就相当于在苏联门口安了定时炸弹。如果苏联能在古巴部署导弹,那么一旦美国向苏联发射导弹,苏联就可以立刻反攻。

苏联的部署工作很快被美国得知,美国侦察到了这个核导弹军事基地,最后清晰的照片都被送到了总统肯尼迪的手中,肯尼迪立刻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最终肯尼迪政府决定,坚决不让步,如果赫鲁晓夫不把导弹从古巴撤走,那么美国一定会给予反击。不过,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深知核战争的严重后果,谁也不肯主动攻击对方。

最终,这场古巴导弹危机以和平的方式得以解决。苏联方面首先做出了让步,从古巴撤走了大量的导弹,只留给古巴一小部分用作国防;美国方面也做出了回应,放弃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而且保证绝对不会对古巴进行军事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