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绿色金融
(1)定义
2012年5月,新兴市场国家绿色信贷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指出,“发展中国家应将实施绿色金融推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应该以绿色为导向,坚持扶持性信贷政策,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绿色金融意味着金融业的发展将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为金融业发展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绿色金融不仅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促进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做出了一般定义,即“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7]
(2)北京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北京市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局注重金融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倡导金融行业发展以绿色信贷为代表的绿色金融产业。下面以绿色信贷为例阐述北京市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根据银保监会的说明,绿色信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贷款内容: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产和节能环保项目,包括:绿色农业开发项目,绿色林业开发项目,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项目,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农村及城市节水项目,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节能环保服务项目,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2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北京辖内主要中资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主要中资银行的上述绿色信贷余额高达9 786.05 亿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673 亿元左右。其中主要用于节能环保项目,该领域贷款占比高达约84.69%,用于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方面的贷款仅仅占比15.31%。
(3)特点[29]
①绿色信贷业务的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至2017年6月国内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的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8.22万亿元人民币,四年间增长了近3 万亿元,增速可观,主要用于环保节能项目,为金融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②绿色金融日益优化生态环境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至2017年6月国内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主要用于环保节能项目,我国主要 21 家银行在这一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当于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91 亿吨,具体来讲相当于北京市的7 万辆出租车停驶336年。此外,节能环保项目还在减少其他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合计超1 000 万吨,水资源节约数量更高达7.15 亿吨。
③绿色信贷业务违约率普遍较低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至2017年6月国内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数据》,在这4年期间,我国用于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业务不良率平均处于0.36%水平左右,远低于用于其他领域的贷款违约率水平,在履行承诺、到期还本付息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