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体的类型
2025年10月24日
第三节 奏疏体的类型
奏疏在古代社会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常见而用途极其广泛的文体,也因为这个缘故,奏疏的各种类型之间存在差异。《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五“诏令奏议类”叙云:
记言记动,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录蔑闻焉。王言所敷,惟诏令耳。《唐志·史部》,初立此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移“制诰”于《集部》,次于《别集》。夫涣号明堂,义无虚发,治乱得失,于是可稽。此政事之枢机,非仅文章类也。抑居词赋,于理为亵。《尚书》誓诰,经有明征。今仍载《史部》,从古义也。《文献通考》始以“奏议”自为一门,亦居集末。考《汉志》载奏事十八篇,列《战国策》《史记》之间,附《春秋》末。则论事之文,当归《史部》,其证昭然。今亦并改隶,俾易与纪传互考焉。[69]
馆臣以为“《唐志·史部》,初立此门”,对此,张舜徽指出:“秦汉以来诏令、奏议,录入史传,诏令多在本纪,奏议例归列传,故正史艺文、经籍志,初无诏令奏议一门。《唐书·艺文志》虽有诏令一家,著录一十一部,三百五卷,而附于起居注类,初亦未尝别为一类也。细检公私书目,合诏令奏议二者统标为一类,实自《四库总目》始。”[70]由此论之,《唐志》设立“诏令”,《文献通考》设立“奏议”,而《四库全书总目》合二为一设“诏令奏议类”。诏令出自王言,暂不讨论,惟就“奏议”类型稍加叙述。奏疏与奏议名异但实质大体相同,下就其分类于具体编撰细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