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以作者姓名拼音及出版先后为序)
A
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国际研讨会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 年版。
B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年版。
白奚:《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年版。
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北京出版社,2004 年版。
C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年版。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 年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 年版。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 年版。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
蔡沈:《书经集传》,中国书店,1994 年版。
陈立:《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 年版。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99 年版。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版。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三联书店,2002 年版。
池田知久:《池田知久简帛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6 年版。
D
董增龄:《国语正义》,巴蜀出版社,1985 年版。
戴望:《管子校正》,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杜佑:《通典》,岳麓书社,1995 年版。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 年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年版。
F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年版。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9 年版。
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傅斯年:《中国古代思想与学术十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G
顾颉刚编订:《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
郭沫若:《管子集校》,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郭庆藩:《庄子集释》,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高诱:《吕氏春秋》,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
顾颉刚讲授,刘起釪笔记:《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巴蜀书社,1988 年版。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过常宝:《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过常宝:《先秦散文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H
桓宽:《盐铁论》,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黄怀信等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版。
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 年版。
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何晋:《〈战国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胡家聪:《管子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胡平生、马月华:《简牍检署考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J
蒋伯潜:《诸子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
焦循:《孟子正义》,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金景芳、吕绍纲:《〈尚书·虞夏书〉新解》,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贾公彦:《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贾公彦:《仪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9 年版。
季旭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读本》,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版。
K
孔颖达:《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孔颖达:《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L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 年版。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中国书店,1991 年版。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李林甫等撰:《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 年版。
刘知几:《史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年版。
刘季高:《东汉三国时期的谈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
柳诒徵:《国史要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李炳海:《汉代文学的情理世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李学勤:《重写学术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 年版。
李零:《简帛古书和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年版。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版。
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2006 年版。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版。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刘强:《世说新语会评》,凤凰出版社,2007 年版。
刘咸炘:《刘咸炘论目录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罗根泽:《管子探源》,岳麓书社,2010 年版。
M
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中华书局,1979 年版。
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98 年版。
P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 年版。
Q
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 年版。
邱永明:《中国监察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巴蜀书社,2012 年版。
S
孙诒让:《墨子間诂》,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慎到:《慎子》,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司马光:《资治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 年版。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 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8 年版。
沈约:《宋书》,中华书局,2000 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 年版。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中华书局,2002 年版。
T
谭家健、郑君华:《先秦散文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谭家建:《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大出版社,1995 年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唐翼明:《魏晋文学与玄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年版。
汤一介:《魏晋玄学论讲义》,鹭江出版社,2006 年版。
W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 年版。
王聘珍:《大戴礼记校诂》,中华书局,1983 年版。
王先谦:《荀子集解》,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王充《论衡》,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年版。
王恺銮:《邓析子校正》,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年版。
王肃:《孔子家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
王瑛、王天海:《说苑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王贵民:《中国礼俗史》,文津出版社,1993 年版。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中华书局,1997 年版。
王利器:《文子疏义》,中华书局,2000 年版。
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 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王昆吾:《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
汪文学:《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王天海:《荀子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版。
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王水照:《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王国轩、王秀梅:《孔子家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 年版。
X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年版。
席涵静:《周代祝官研究》,励志出版社,1978 年版。
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
向宗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 年版。
许抗生等著:《魏晋玄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许匡一:《淮南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邢昺:《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邢昺:《孝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 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Y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 年版。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版。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年版。
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 年版。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 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年版。
杨向奎:《绎史斋学术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颜之推:《颜氏家训》,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 年版。
俞樾:《九九消夏录》,中华书局,1995 年版。
姚鼐、王先谦:《正续古文辞类纂》,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阎振益、钟夏校:《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 年版。
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俞正燮:《癸已存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含古书通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6 年版。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 年版。
俞志慧:《古“语”有之——先秦思想的一种背景与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叶修成:《西周礼制与〈尚书〉文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Z
郑良树:《战国策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75 年版。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 年版。
赵翼:《廿二史劄记》,中华书局,1984 年版。
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年版。
赵翼:《陔余丛考》,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章学诚:《文史通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 年版。
赵晔:《吴越春秋》,齐鲁书社,2000 年版。
周勋初:《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张闻玉:《逸周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周秉钧:《尚书注译》,岳麓书社,2001 年版。
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张岩:《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年版。
郑刚:《楚简孔子论说辨证》,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二、论文类(以作者姓名拼音及刊发先后为序)
C
崔文印:《纪事本末体史书的特点及其发展》,《史学史研究》,1981 年第3 期。
陈桐生:《〈国语〉的性质和文学价值》,《文学遗产》,2007 年第4 期。
曹鹏程:《纪事本末体在南宋的出现及其背景》,《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6 期。
D
邓国光:《〈周礼〉六辞初探》,《汉学研究》,1993 年第1 期。
G
郭齐勇:《出土简帛与经学诠释的范式问题》,《福建论坛》,2001 年第5 期。
葛焕礼《纪事本末体创始说辨正》,《文史哲》,2012 年第2 期。
H
黄人二:《郭店竹简〈穷达以时〉考释》,《古文字与古文献》,1999 年试刊号。
胡平生:《简牍制度新探》,《文物》,2000 年第3 期。
韩维志:《儒家对强谏的抑扬与强谏者形象的形成》,《求是学刊》,2005年第5 期。
黄丽丽:《〈国语〉的性质与价值》,《江苏大学学报》,2006 年第1 期。
侯文华:《〈论语〉文体考论》,《中国文学研究》,2008 年第3 期。
J
景士俊:《试论格言》,《内蒙古师院学报》,1980 年第4 期。
蒋建民:《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文献——〈为吏之道〉》,《中国行政管理》,1997 年第8 期。
K
孔繁敏:《论中国古代谏诤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4 年第5 期。
L
李炳海:《〈老子〉一书的经、传结构及编次》,《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1 期。
李坤:《〈国语〉的编撰》,《史学史研究》,1988 年第4 期。
连劭名:《马王堆帛书〈称〉和古代的祝》,《文献》,1996 年第2 期。
刘强:《从“清谈误国”到文化研究——魏晋清谈研究的历史回顾》,《学术月刊》,2005 年第10 期。
廖群:《“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文学遗产》,2006年第6 期。
李兴宁:《〈左传〉中的纪事本末体》,《中国文化研究》,2006 年春之卷。
刘怀荣、孔哲:《先秦祖道仪式与〈诗经〉别情诗考论》,《清华大学学报》,2013 年第5 期。
李炎乾:《〈国语·吴语〉新探》,2016 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孟昭泉:《试论格言的分类》,《中州大学学报》,1991 年第4 期。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释文》,《文物》,1977 年第1 期。
N
牛思涌;《熟语探微》,《郑州大学学报》,1989 年第3 期。
Q
邱渊:《言”、“语”、“论”、“说”与先秦论说文体》,2008 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S
尚学锋:《经学辩论与东汉论说文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 期。
史继东:《〈国语〉材料遴选原则新探》,《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 年第10 期。
T
仝卫敏:《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研究述评》,《管子学刊》,2003年第1 期。
W
王骧:《论我国古代的谚语》,《文史哲》,1958 年第11 期。
王书贵:《谈谚语》,《湖北大学学报》,1980 年第Z1 期。
王政:《〈诗经〉与路神奉祭考》,《世界宗教研究》,2004 年第2 期。
王启才:《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与美学阐释》,2004 年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启才:《奏议渊源略论》,《文学遗产》,2006 年第6 期。
王青:《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史学集刊》,2010 年第2 期。
X
瓖一:《成语、谚语、格言、俗语、俚语的区别》,《语文学习》,1958 年第1 期。
徐中舒:《论〈战国策〉的编写及有关苏秦诸问题》,《历史研究》,1964年第1 期。
肖庚远:《谚语浅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78 年第2 期。
徐建华:《俗语,一种独立的熟语语种》,《衡阳师专学报》,1992 年第1 期。
徐晓敏、孙静:《熟语中俗语类的界定》,《绥化师专学报》,2002 年第3 期。
许仲毅:《唐朝上谏之五谏研究》,《史林》,2012 年第5 期。
Y
杨宽:《马王堆帛书〈战国策〉的史料价值》,《文物》,1975 年第2 期。
云梦秦墓竹简整理小组:《云梦秦简释文(一)》,《文物》,1976 年第6 期。
姚锡远:《“熟语”的种属地位及其定义域》,《汉字文化》,1998 年第2 期。
姚伟钧:《乡饮酒礼探微》,《中国史研究》,1999 年第1 期。
俞志慧:《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2007年第1 期。
姚琳琳:《〈国语〉对话的文学与思想意义》,2011 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Z
朱泽吉:《论谚语的思想和艺术》,《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56 年第1 期。
张政烺:《〈春秋事语〉解题》,《文物》,1977 年第1 期。
诸祖耿:《关午马王堆汉墓帛书类似〈战国策〉部分的名称问题》,《南京师大学报》,1978 年第4 期。
孙维张:《关于“熟语”的概念》,《汉语学习》,1982 年第3 期。
赵淑贞:《谈谚语的特性》,《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9 年第2 期。
朱千波:《论谚语》,《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9 年第3 期。
张海明:《魏晋清谈与〈世说新语〉的体例》,《佳木斯师专学报》,1996年第3 期。
张东光:《纪事本末体再认识》,《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 年第5 期。
周斌:《〈礼记〉〈周礼〉所载尊长养老礼仪与制度》,《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4 期。
吴静:《谣谚考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年第5 期。
张达:《“不治而议论”—论稷下学宫的文化机制》,《理论学刊》,2010年第6 期。
赵奉蓉:《〈逸周书·周祝解〉与“言”体文类》,《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 年第2 期。
周翔宇、周国林:《纪事本末体经解序列探究—兼论纪事本末体的创始》,《人文杂志》,2014 年第9 期。
赵辉:《先秦“语”体的发生、演化及内在脉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 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