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752,275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61,1562.

[3]邹欣.谈谈“营利”“盈利”和“赢利”[J].青年文学家,2009(9):154.

[4]赵丽莹,张宏.“营利”“盈利”“赢利”辨析[J].编辑学报,2011,23(5):470.

[5]周鸿祎:为什么商业模式不是盈利模式[EB/OL].(2017-05-12)[2018-03-23].http://news.ifeng.com/a/20170512/51081680_0.shtml.

[6]徐天铎.创意赢利模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

[7]余虹.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13.

[8]李林.决胜赢利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8.

[9]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6):59.

[10]余来文,等.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54.

[11]斯莱沃斯基,等.发现利润区[M].凌晓东,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35-36.

[12]栗学思.设计企业赢利模式七要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09-05.

[13]喻国明,等.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7.

[14]吴锋.传媒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0-74.

[15]孙悦.“三次售卖理论”与期刊赢利模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4(3):66.

[16]埃默里M,埃默里E.美国新闻史[M].展江,殷文,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17.

[17]皮卡德.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M].赵丽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15.

[18]刘永保,刘红.试析报纸的双重出售方式与广告[J].新闻前哨,1996(6):43-44.

[19]屠忠俊.媒介广告经营的理论模式与运作规范(之二)[J].新疆新闻界,1998(5):19-21.

[20]韩亚辉.从政党报纸到都市商业报——镀金时代美国报业的嬗变[J].新闻大学,2008(4):85.

[21]库克,杨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战略转型:从纸质到网络[J].中国报业,2008(12):59-61.

[22]李彬.新闻信:唐代进奏院状报新解[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3):91.

[23]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60.

[24]金炳华.新闻工作者必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181.

[25]曾宪明.我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宋代小报[J].新闻爱好者,1986(2):48.

[26]梁洪浩.外国新闻事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11.

[27]郑朝荣,等.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

[28]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56-57.

[2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

[30]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M].黄煜,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2.

[31]王宇.传媒巨子和他们的王国[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49.

[32]郭镇之.电视传播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5.

[33]郭镇之.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遗产及当代解释[J].国际新闻界,1998(Z1):52.

[34]彭韧.BBC模式如何保留了产业价值?[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8):55.

[35]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0:31.

[36]陈共德.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历程及未来诉求[J].声屏世界,2008(9):4-7.

[37]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M].林珊,王泰玄,范东生,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146.

[38]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9.

[39]赵斐.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34.

[40]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新闻实践,2006(6):18-19.

[41]张晓明.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N].光明日报,2013-08-01(02).

[42]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1.

[43]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78.

[44]陈卫星.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概念转型[J].国际新闻界,2009(8):6.

[45]李程.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党报纸[J].新闻爱好者,2009(11):39.

[46]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5):34.

[47]李长春.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3-06-28)[2018-05-03].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1/4494652.html.

[48]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EB/OL].(2003-10-21)[2018-05-03].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145119.html.

[4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C]//第九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1-6.

[5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5)[2018-05-03].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51]科特勒,凯勒.营销管理:第13版[M].王永贵,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366.

[52]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

[53]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41.

[54]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M].张洁,田青,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2.

[55]贾国飚.媒介营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57.

[56]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2008(4):1.

[57]邵志择.新闻客观性原则:态度和方法的悖谬[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1):44.

[58]汪晖,许燕.“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J].甘肃社会科学,2006(4):237.

[59]童兵.从马克思论商品看新闻的商品性[J].新闻研究资料,1993(2):9.

[6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6.

[61]马锋.“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社会转型期“受众即消费者”观念本质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52-53.

[62]张伟.广告信息与消费行为[J].图书与情报,1996(4):28.

[63]钟以谦.媒体与广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0.

[64]董锦瑞.注意力经济环境下传媒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32.

[65]金碚.报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5.

[66]谢新洲.媒介经营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

[67]李学东,肖光恩.注意力经济对网络营销的影响[J].市场营销导刊,2000(2):44.

[68]成刚.组织与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

[69]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8.

[70]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61.

[71]童清艳.传媒产业经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1.

[72]代彦玲.浅谈编辑权与经营权[J].理论界,2004(3):152.

[73]巴勒特.媒介社会学[M].赵伯英,孟青,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98.

[74]胡正荣.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86.

[75]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7.

[76]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30.

[77]金-尚克尔曼.透视BBC与CNN:媒介组织管理[M].彭泰权,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7.

[78]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184.

[79]闵大洪.我国报刊“邮发合一”述略[J].新闻研究资料,1991(1):114.

[80]孟倩.我国报纸的自办发行趋势及其对“邮发合一”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0(5):37.

[81]吴锋.中国报纸“自办发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J].中国报业,2006(2):52.

[8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9.

[83]洪龙华.报纸价格战与其定价策略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3):56.

[84]陈琰,沈辉.京城报纸涨价,报纸面临重新洗牌[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8(11):80.

[85]亨特.心理学的故事[EB/OL].李斯,译.[2018-05-13].http://xy.eywedu.com/Academic/meiguojuan/35/009.htm.

[86]王云川.论个人可支配时间的消费选择[J].消费经济,1991(2):15.

[87]肖晴初.关于商品的单一弹性与单一弹性商品的存在性问题[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6):23.

[88]田杨.需求价格弹性视角下的图书差异化定价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8):67.

[89]黄明辉.关于图书价格与图书需求弹性的结合及图书价格改革的思考[J].图书发行研究,1996(3):15.

[90]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91]吴予敏.广告“铁三角”:简谈媒体、广告代理和广告主的关系[N].深圳商报,2000-12-18(A04).

[92]夏琼.广告媒体[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

[93]皮卡德,布罗迪.美国报纸产业[M].周黎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4.

[9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行广告代理制试点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EB/OL].[2018-05-18].http://code.fabao365.com/law_229230.html.

[95]方学东.令人疲惫的代理制[J].广告人,2002(4):19.

[96]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J].国际新闻界,2001(3):61.

[97]汤李樑.传媒为什么能售卖广告?(上)[N].中华新闻报,2003-01-13(8).

[98]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J].现代传播,2003(1):1.

[99]人民日报社广告业务流程[EB/OL].[2018-05-19].http://www.people.com.cn/GB/168602/169587/index.html.

[100]王亮.央视广告招标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记者,2012(9):83.

[101]谭宇菲.关于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9(12):107.

[102]夏清华.广告需求的弹性及由弹性决定的广告投资规模[J].经济评论,1995(6):41.

[103]人民日报广告价格表[EB/OL].[2018-05-19].http://www.people.com.cn/GB/168602/ 169624/index.html.

[104]齐忻.报纸广告的媒介分析与组合投放[J].广告人,2001(5):86.

[105]高扶小.收视率研究与电视的改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8(4):27.

[106]郑宇.观察当前媒介的赢利模式[J].传媒观察,2003(10):31.

[107]陈君聪.建立效益型报纸发行模式[J].当代传播,2002(1):68.

[108]曹鹏.影响力经济与媒体赢利模式[J].新闻与写作,2001(12):15.

[109]曹鹏.影响力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媒介核心竞争力简析——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学术演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

[110]蒋旭峰.试论广告预算[J].江苏社会科学,2003(5):204.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EB/OL].[2018-05-24].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65/n812176/n812748/c1193046/content.html.

[112]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131.

[113]塞佛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83.

[114]张磊.大报、小报与浓缩报:英国报业巡礼[J].青年记者,2011(7):78.

[115]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51.

[116]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30.

[117]唐宁.中国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同质化竞争:现状与思考——以“南京电视新闻现象”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4(12):69.

[118]李良荣.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0(10):6.

[119]蔡卫平.传媒同质化现象动因探析[J].当代传播,2008(3):35.

[12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178.

[121]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89.

[122]李若婧.广告主对大众媒体运营的影响与控制研究——以传统四大媒体为例[D].安徽大学,2009:11.

[123]车英,吴献举.论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3):366-367.

[124]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44.

[125]崔均鸣.“有效发行”释义及批判[J].青年记者,2006(19):50.

[126]展江.怎样解读美国新闻事业[EB/OL].(2004-12-02)[2018-05-24].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00/41466/41467/3028067.html.

[127]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75.

[128]陆地.制播分离:老话题的新解读[J].电视研究,2009(4):16.

[129]喻国明,樊拥军.传媒产业集成经济平台的建构——兼论集成经济下的复合经济效益[J].当代传播,2015(1):57.

[1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EB/OL].(2017-12-27)[2018-05-24].http://www.sipo.gov.cn/ztzl/zlzyrzybx/zlzyrzybxzcwj/ 1109634.htm.

[131]沈荟.大众传媒与信用建设刍议[J].电视研究,2002(3):50.

[132]支庭荣.资本市场挑战传媒运作机制——试论传媒资本经营的时机、路径与目标选择[J].当代传播,2001(2):8.

[133]刘明.中国传媒上市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134]徐启建.《经济观察报》的殊途[N].(2001-09-06)[2018-05-26].http://finance.sina.com.cn/d/20010906/104456.html.

[135]张辉锋.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国际新闻界,2004(6):58.

[136]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赢利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

[137]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

[138]腾讯201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32.9亿元 同比增长61%[EB/OL].(2018-05-16)[2018-05-27].http://tech.sina.com.cn/i/2018-05-16/doc-iharvfht9098995.shtml.

[139]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EB/OL].(2016-11-04)[2018-05-27].http://www.cac.gov.cn/2016-11/04/c_1119847629.htm.

[140]张嫱.粉丝力量大[J].IT经理世界,2007(15):87.

[141]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5.

[142]姜小鱼.粉丝经济学[EB/OL].(2014-08-01)[2018-06-03].http://www.cb.com.cn/special/show/513.html.

[143]吴敏,钟慧.学好“粉丝经济学” 票房压力不用怕?[EB/OL].(2011-09-08)[2018-06-03].http://news.163.com/11/0908/08/7DDSIG2Q00014AED.html.

[144]王卫兵.网红经济的生成逻辑、伦理反思及规范引导[J].求实,2016(8):43.

[145]西咸新区管委会.2017中国IP产业年度报告[R/OL].(2017-11-13)[2018-06-03].https://wenku.baidu.com/view/af06ae6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c.html.

[146]张俊.IP在文化产业链中的价值流动规律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1):104.

[147]胡泳,宋宇齐.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J].中国图书评论,2015(11):13.

[148]吴超,饶佳艺,乔晗,等.基于社群经济的自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罗辑思维”案例[J].管理评论,2017,29(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