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长、变迁与传媒拓展空间

二、城市生长、变迁与传媒拓展空间

澳门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城市,开埠四百年来,它的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城市面貌和经济产业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而城市本身的特征与发展变化,形塑了澳门传媒的拓展空间。

澳门地域狭小,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数倍,因此,填海造地成为城市地域扩张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澳门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填海造地运动,获得了比原有面积还要多的土地资源。根据史料记载,1912年澳门面积为11.6平方公里,1977年扩大至21.45平方公里。澳门回归以来,其土地面积仍处于发展变化中,1999年为23.8平方公里,至2015年增长为30.4平方公里,并且数字仍在上升(见表1)。[8]

表1 澳门回归以来的土地面积增长情况表

澳门人口同样经历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目前最早的有关澳门的人口记载出现在1555年,当时仅为400人。16世纪以来,外来人口的增加促使澳门有了城市的雏形。随着葡萄牙人远东贸易的逐渐兴旺,以及耶稣会东方传教事业的发展,至1580年,澳门人口达2万人。但这一时期澳门的常住人口并不稳定,暂住人口占大多数。人口构成中既有长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及华人,也有自果阿赴日本的贸易船队随员及耶稣会传教士等以澳门为暂居地者。1640年,在明清交替时期,中国北方的战争向南发展,促使澳门总人口增至4万人,达到历史高峰。

18世纪,澳门人口较为稳定,最少时只有13212人,而最多时有28000人。清政府于1757年禁止洋船到浙、闽、江海关,只留粤海关供外国人进行贸易,且在非贸易季只许他们在澳门过冬。在1750年至1772年的22年间,澳门人口增加了6000人。这一时期欧洲人涌入澳门,相继设立商馆、建造宅邸,使澳门南湾至西湾一带建满欧陆式房屋,澳门的城市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兴盛期。[9]

正是以城市发展和市民成长为依托,19世纪初澳门出现了首批报刊。由于澳门社会变化主要受中国内地、葡萄牙本土以及澳门周边地缘政治的影响,澳门新闻传媒的发展动因也来源于此。如1822年《蜜蜂华报》的诞生,可追溯至葡萄牙本土资产阶级革命;1897年在澳门创刊的《知新报》,则直接策应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革。同时,受周边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影响,历史上澳门移民增加的时期,往往也是澳门传媒的大发展时期。

城市人口增加,意味着报刊“潜在”读者的基数增大;移民为尽快适应当地生活,通常比土著居民有更强烈的信息需求,因而带动了报刊市场的繁荣。1893年,澳门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镜海丛报》的出现,与澳门华人人口增加、华人社群壮大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大批难民因逃避战火而涌至澳门,澳门人口由1938年的14万人猛增至1940年的40万人,这一时期也成为澳门历史上报刊数量大增的时期。

自开埠以来,澳门经济随外部环境转变大起大落:(1)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的约100年间,澳门一直是远东最繁荣的商埠之一。(2)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香港自由港的崛起,澳门作为远东贸易转口港的地位一蹶不振。1847年,澳葡当局宣布赌博合法化,澳门作为东方第一赌城,成为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摩纳哥的蒙特卡洛齐名的赌埠。(3)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澳门回归前,是澳门经济现代化、多元化发展时期,传统赌业逐步演变为现代旅游博彩业。20世纪60年代以后,澳门形成以旅游博彩业为主导,出口加工业、地产建筑业和银行保险业为主要产业支柱的经济结构。(4)澳门回归以来,是其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2000年到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02.7亿澳门元增至4134.7亿澳门元,人均产值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在世界银行经济体排名中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四。[10]

澳门传媒的发展也因经济的潮起潮落而沉浮:作为远东最繁荣的商埠,澳门外报进入繁盛期;鸦片战争后澳门的地位被取代,大批外报从澳门转向香港和上海这两大新兴口岸城市;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后,特别是2002年澳门股权开放后,澳门经济狂飙突进,也为澳门报刊业带来了新变化。受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以经济内容为定位的新刊物增加,如英文商业杂志Macau Business的姊妹中文月刊《商讯》和周报《澳门商报》,均是澳门报业史上少有的以商业资讯及经济内容为主的报刊。此外,澳门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2000—2013年,入境旅客由916.2万人次增至2932.5万人次,增幅达293.9%。[11]2014年突破3000万人次,达到3152万人次。[12]巨大的消费人群,带动了面向来澳游客、以本地饮食资讯为主的免费报刊的出现。

人们习惯于将港澳台三地并称,但相比港台,澳门的传媒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存在着诸多局限:人口数量少,市场容量有限;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比率低,人才短缺;产业结构单一,博彩业占据澳门经济绝对主导地位,是澳门最大的直接税[13]来源。从1999年到2013年,澳门博彩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8.3%上升到76.4%[14];2014年,澳门幸运博彩总收益达3515.21亿澳门元,缴纳博彩税1367.1亿澳门元。以博彩为特色的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对传媒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足,而且由于博彩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还对包括传媒在内的其他行业吸纳人才形成阻力;此外,澳门传媒基础薄弱,尽管曾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发源地,但由于历史上华人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形成了华人社团政治的传统,华人居民更多地依赖社团内人际传播,而非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社会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澳门传媒的发展空间。

20世纪以来,“资讯外借”一直是澳门传媒的发展常态,也成为影响澳门本地传媒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澳门传媒面临港台传媒挤压,参与澳门报业竞争的香港报刊数量远超澳门本地报刊数量;澳门的杂志市场以售卖香港及台湾的杂志为主;澳门居民有收听香港广播、收看香港电视节目的习惯。自20世纪60年代起,澳门通过公共天线接收来自香港的电视讯号;直到20世纪80年代,澳门才出现本地电视台,但其节目制作能力不足,而且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澳门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全面开放卫星电视业务,希望借助政策优势,使澳门成为继香港之后另一华语卫视基地。迄今为止,已有澳亚卫视、莲花卫视、中国功夫卫视等品牌,但未能达到预期的影响力。澳门大众传媒的发展,需要立足城市优势和特色,明晰目标、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