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汇、多元传统孕育澳门传媒文化
澳门是一座中西交汇、传统与现代并蒂、多元文化共存、亦新亦旧的独特城市。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澳门坚持“一国两制”政策,《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其宪制性文件。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保持文化多样性,扶植本地文化,是澳门一以贯之的传媒政策。
澳门人口绝大部分为华人,其余为土生葡人[15]、葡萄牙移民以及其他外籍人士。土生葡人大多数是在澳门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统的居民,或长期定居澳门的葡萄牙家庭的后代,还有些是葡萄牙人与华人或其他种族结合所生的混血儿。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可知,华裔人口共510383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2.4%;有葡萄牙裔血统的共8106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见表2)。[16]
澳门开埠之初,人口除来华贸易及传教的以葡萄牙人为主的数百欧洲人,和小部分来自果阿的印度人及黑奴外,其他大多数为华人。在澳门历史进程中,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英国人、德国人、瑞士人、日本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甚至非洲人都曾在这里居住,为澳门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通过贸易上的互补沟通、社区中的生活接触,甚至联姻关系或矛盾冲突后的相互学习等途径,不同文化出现了复杂而关系微妙的互融。
表2 澳门不同族裔人口构成
澳门大众传媒具有多语种、多元化的特征。澳门新闻局发布的刊物登记资料显示,澳门目前出版发行的各类报刊为67种,包括4个语种:中文报刊52种,英文报刊9种,葡文报刊5种,日文报刊1种。澳门的广播电视节目自诞生之初就包含汉、葡两种语言的节目,其中汉语节目采用粤语播出;随着回归进入倒计时,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增设《学讲普通话》节目。目前,澳广视每天22:00播出《普通话新闻》节目。“澳门-MACAU”卫星电视频道24小时以粤语、普通话、葡语及英语广播。
中西文化在澳门汇聚,多种宗教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早来澳的是天主教传教士,他们在16世纪中叶以后随欧洲商船进入澳门;1560—1565年,他们创建了澳门最古老的三所教堂——圣母望德堂、圣安多尼堂、风顺堂;1594年,耶稣会在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专门培训进入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到1635年,澳门已有天主教徒25000多人,其中华人教徒有10000多人。由于天主教植根于澳门,所以大量华人入教,明清时期澳门很大程度上被天主教化。
天主教对澳门文化影响深远,澳门迄今仍沿用以各主要天主教教堂为中心发展而成的社区,即位于澳门半岛的大堂区、风顺堂区、望德堂区、花王堂区、花地玛堂区,以及离岛的嘉模堂区、圣方济各堂区。教会报刊是澳门传媒的特色,据考证澳门最早的报纸就是在天主教修道院创刊的《消息报》,只是由于其传播范围有限而不被人知晓。教会报刊是澳门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天主教澳门教区机关报《号角报》(葡文周报)创办于1947年,至今仍在刊行,且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17]其版面包括本地新闻、区域新闻、国际新闻、葡萄牙新闻、“牧民消息”和评论。
虽然居澳华人中有部分已被天主教化,但大多仍保持固有的儒家文化传统。居澳华人以信奉道教和佛教为主。除了旧有的一些庙宇,明末时澳门修建了莲峰庙和普济禅院(观音堂);妈祖信仰是澳门华人的传统信仰,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妈祖阁庙已成为澳门渔港的一个象征。在澳门扎根的各种宗教,长期以来和平共处:耶稣像出游、佛诞、妈祖诞、关帝诞等庆典活动同时共存一地,形成澳门的一大奇特人文景观。除了前述教会报刊外,澳门电台还开办有宣讲佛法的《法音宣流》节目,每周日23:00-24:00播出。
自20世纪初起,澳葡政府[18]实施报刊津贴制度,以确保本地报刊多元化发展。由于葡文的报纸销量小,广告收益不多,而接收葡萄牙国内的新闻消息则须支付较高的电讯费用,所以在澳门出版的葡文报纸普遍亏损。为了使这些报纸能继续出版下去,澳葡政府对葡文报纸给予津贴性补助,之后这一政策扩大至中文报纸,并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新闻局继续沿用报刊津贴制。此外,2004年,澳门特区政府确认澳广视“公共电视”的身份,以公共广播定位发展澳门的广播电视,致力于扶植澳门本地文化,这也促使澳门形成了极有地域特征的传媒文化。如澳广视的综合电视频道“澳视澳门”每天6:30播出的《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信息》、每天9:28播出的《咨询奉告》,都是具有澳门本地特色、体现公共广播特征的节目。
《澳门日报》是澳门传媒业的一个奇迹,最能代表澳门传媒的文化特质。自1958年创办以来,报社立足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秉持“澳报澳办”原则,全面反映社情民意。澳葡时期,凡当地发生重要事情在报上都有及时的报道。《澳门日报》通过积极维护澳门同胞权益,树立了报纸的声誉和权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以丰富的信息量、多元化副刊、新颖的版面编排,为各阶层、不同诉求的澳门读者提供全面服务,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开疆拓土,逐渐形成一报独大的格局和独具特色的报纸风格——新闻采编坚持“突发新闻求详”“政治新闻求真”“经济新闻求议”“人文视角求亲”;对重大新闻的处理,立足澳门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事件、对公众、对历史负责;通过精办副刊,推崇传统文化,同时贴合时代需求提供丰富的内容,积极构建澳门人的精神家园。
本书是第一部全景式勾勒澳门大众传媒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著作,它的完成建立在澳门、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学者对澳门传媒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独有的学术框架,尽可能地囊括史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电影学等学科涉及的澳门大众传媒的相关论述和已有成果。由于与澳门传媒研究相关的专著和论述匮乏,成论少且零碎,所以搜集资料、厘清脉络、寻找框架、组织论述是本研究最为耗费心力的地方。
作为澳门传媒研究的第一部综述性专著,本书选取描述性视角,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澳门传媒发展的事实,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探寻奠定基础。本书分近代和当代两部分:近代是澳门大众传媒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澳门传媒的发展,对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从新闻研究史、思想启蒙、中西文化交流、市场生存空间四个层面详细剖解澳门大众传媒。当代澳门传媒的影响力远不及近代,但对于澳门社会文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第五章介绍了澳门大众传媒管理制度与状况,第六章到第八章分别论述澳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三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与特征。附录简述澳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澳门议事厅前地(Largo do Senado)
图1 澳门议事厅前地
“前地”即广场,澳门议事厅前地坐落在民政总署总部对面。因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喷泉,俗称“喷水池”,如今是澳门最具葡萄牙传统特色的景致(见图1)。其步行街区位于澳门最繁华的大街——新马路旁,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小广场上铺着产自葡萄牙的石质地砖,以黑黄色调为主,碎石排列成各种动物图案,波浪般地围绕着议事厅前地。议事厅前地四周都是葡萄牙风格的建筑,色彩明丽,有着浓烈的异国风情,与地砖相互映衬,使原本不太大的广场看起来开阔而富有活力。
[1] 澳门人称“蒙地卡罗”(作者注)。
[2] 谭世宝.澳门历史文化探真[M].北京:中华书局,2006:200.
[3] 又作氹仔。澳门本地的“氹”为异体字,内地正式出版物多用“凼”(作者注)。
[4]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地理和人口[EB/OL].(2018-03-06)[2018-03-20].http://www.gcs.gov.mo/files/factsheet/geography.php?PageLang=CN.
[5] 冯邦彦.澳门概论[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8.
[6] 邢荣发.澳门历史十五讲[M].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5-27.
[7] 吴志良.澳门政治制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44.
[8]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陆地面积[EB/OL].(2018-03-06)[2018-04-01].http://www.dsec.gov.mo/TimeSeriesDatabase.aspx?KeyIndicatorID=11.
[9] 邢荣发.澳门历史十五讲[M].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6-9.
[10] 15年成就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EB/OL].(2014-12-08)[2015-01-23].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12/08/c_133839387.htm.
[11] 澳门回归后经济迅速增长[EB/OL].(2014-08-31)[2015-09-27].http://www.chinanews.com/ga/2014/08-31/6547337.shtml.
[12] 2014年澳门入境旅客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EB/OL](2015-01-21)[2015-09-27].http://www.xinhuanet.com/2015-01/21/c_1114082340.htm.
[13]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征的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
[14] 澳门博彩税收15年增9.4倍[EB/OL].(2014-11-27)[2015-09-27].http://news.ifeng.com/a/20141127/42580531_0.shtml.
[15] 土生葡人:指在澳门居住,或在澳门土生土长,但已移居海外的葡萄牙后裔居民,是澳门社会中一个独特的居民群体。包括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的后裔,以及葡萄牙人与其他种族通婚而在澳门繁衍的混血后代。
[16]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1年人口普查详细结果[EB/OL].(2012-04)[2015-01-22].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NodeGuid=8d4d5779-c0d3-42f0-ae71-8b747bdc8d88.
[17] 2010年,澳门《号角报》因报道“墓地门事件”,引发人们对教会报纸使命的争议而被广泛关注。
[18] 澳葡政府指澳门在葡萄牙管治时期的政府机构。澳葡政府时期(简称澳葡时期)始于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止于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