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广播电视节目特色
一、新闻节目面向多元族群、推进民主议事
澳广视的新闻包括多个语种,面向多元族群。其中,收视最高的电视节目是中文台用粤语播出的《澳门新闻》,全澳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收看。《澳门新闻》每天19:00-19:45直播,以报道澳门当天新闻为主。此外,新闻节目还有整点播出的《新闻提要》、13:30的《午间新闻》与23:00的《晚间新闻》,均为粤语播出。中文台在7:45及22:00播出普通话新闻;葡文台在20:30播出半小时葡语新闻,在22:45播出英语新闻。
交互式时事节目表达民意、建构共识。澳门最著名的交互式时事节目是《澳门讲场》和《澳门论坛》(见图7-1、图7-2)。《澳门讲场》创办于1999年,由澳门电台中文新闻及资讯节目科制作,星期一至星期五于8:20-10:30在澳门电台中文频道播出。这是一档直播的“phone in”节目,设有两台热线电话,以接受市民致电质询澳门社会问题为主,政府官员或社会人士作为嘉宾参与节目;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与节目主持人、客座主持或嘉宾共同探讨澳门各类时事及社会问题。《澳门讲场》为澳门市民提供了向社会及政府申诉的渠道,不少听众与政府部门均十分留意节目质询的内容,并作出积极回应,节目也因此长盛不衰。《澳门论坛》创办于2011年,星期日11点在澳门黑沙环公园举行,每期设有一个社会议题,现场邀请议员、学者及时事评论员与约20名市民进行讨论。这是一档跨媒体交互节目,由澳广视所属电台、电视台、网站同步现场直播,参与的市民须提早20分钟入场。2012年底,因节目人力资源等问题,《澳门论坛》曾短暂停播,引起社会多方不满和抗议,特区政府也认为该节目能有效接收市民意见,因而大力支持节目复办,足见其社会影响力。
图7-1 澳门电台交互时事节目《澳门讲场》
图7-2 跨媒体交互时事节目《澳门论坛》
时事清谈节目用多元观点建言民生。澳广视中文台的《风火台》创办于2007年3月22日,在星期四22:30播出,是讨论政治与民生时事的电视节目——“一群有着不同背景及专业的‘台主’,会锁定每周的时事热点,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点评关键人物,以轻松手法拆解当下时局。”[4]节目形式为:1位主持与2位嘉宾以圆桌品茶的形式讨论民生问题;不设现场观众,每集共有3组不同的嘉宾参与讨论,录像剪辑后播出,每集45分钟。新闻及公共事务部还制作了其他时事节目,如清谈节目《澳视晨彩》,2002年7月1日之后改名为《澳门早晨》,每天7:15-9:00直播,注重节目内容与观点的多元性;时政节目《澳视新闻档案》,星期五22:30播出,时长30分钟,总结澳门一周最新热门话题,回顾相关新闻报道。
直播立法会会议,方便市民了解重大事件决策。为了方便特区市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对涉及澳门重大发展事项的立法会会议(如“年度各领域施政方针辩论”“行政长官发表年度施政报告”这类引介有关领域的施政方针、各司长及主管官员列席的立法会会议),以及相关记者会、立法会答问大会,通常澳广视下辖澳视澳门、澳门信息电视频道、澳门-Macau卫星频道及澳门电台会进行现场直播,澳广视网站www.tdm.com.mo、手机版网站及“澳广视-信息”手机应用程序也会提供网上直播及重播。
二、文化教育节目注重本土文化开掘,提高公民素质和修养
澳门广播电视属于公共广播电视,文化教育专题是其特色节目,不仅精心策划选题,而且在节目时间安排上会考虑方便学生和一般大众收听、收看。从节目内容看,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挖掘梳理澳门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帮助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了解澳门这个小城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及文化;另一类为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品质的文化教育普及节目。
澳门电台制作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节目丰富多彩,如《澳门世遗特辑——修旧如旧》。澳门有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物,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2015年,澳门成功“申遗”十周年,澳门电台邀请文物修复师详细地为听众讲述澳门文物建筑修复的故事。造船业是澳门的传统工业,也是历史悠久的经济产业之一,它的经营和变迁与澳门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见证了澳门19世纪至21世纪的产业演变。电台邀请澳门著名造船工匠谈锦全和从事本地造船业研究的专家谈骏业,讲述《匠木浮城——澳门造船业的百年故事》。神香业是澳门古老的传统手工业之一,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香火因缘——澳门神香业的故事》中,澳门口述历史研究学者蔡佩玲为听众介绍澳门神香业的发展过程、著名品牌与制作工序。
澳门电台还精心制作了旨在提高市民文化修养的节目,如介绍辩论技巧的专题节目《踏上辩论台》、介绍中国节气文化与风俗的《解读二十四节气》、介绍西餐礼仪的《好想食西餐》等。这些节目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为方便学生与上班族收听,每天播出4次,播出时间分别是:12:00、15:00、17:00及22:30。这类节目每期短而精,向听众传递现代文化的理念。其中,《踏上辩论台》就是非常好的公民教育普及节目,为听众讲解辩论的理念与方法,在节目引介中说:“提到辩论,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争吵,其实辩论是以有条理、有系统的言辞来辨明是非,在理性的前提之下解决冲突,有理有据有逻辑性地去说服对方,例如法庭辩论、竞选辩论、时政辩论等都是辩论的一种。与此同时,辩论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活动之一,作为一种学术类课外活动,辩论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能力、逻辑推理与思辨能力,以及公开演讲与沟通能力。”[5]
澳门电视台在文化推介方面非常用心,其推出的《粤音正读》《趣谈唐诗》等节目都是公共教育类节目的精品。如《粤音正读》栏目在推介中明确指出其节目定位和内容:“粤语,在广东、广西、海南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民间称为广东话或白话。我们日常使用的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字,当中很多是非常传神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对粤语或文字的使用,常常出现习非成是的现象,有很多字,读起来是有边读边、有字读字,又或者以其他字代替。很多字在粤语里面,究竟怎样读才是正确的?常用的字,你可能会写错,本字是哪一个?”[6]《粤音正读》引经据典,探讨字的出处、源流,纠正每个字的正确读音。该节目为日播节目,每集片长仅1分钟,通过这样细水长流的方式,帮助观众了解粤语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更是中国五言、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千年以来一直传诵不衰。常常诵读唐诗不但可以陶冶性情,拓阔视野,更能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素质。尽管无论是求学时期,还是日常生活里,普通人都会接触到唐诗,但一般观众对唐诗这一文化瑰宝实际上是缺乏了解的。《趣谈唐诗》节目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介绍,以有趣和深入浅出的手法,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趣闻,带观众了解每一首唐诗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故事。每集节目片长约为3分钟,星期二、四播映,分别在9:30、13:05、16:55播出,星期六、星期日安排回放。
澳门电视台的本地文化节目众多,有特色的节目如:《澳门——魅力小城》,其中介绍,澳门地方虽小,却有着中西合璧的特点,这些特色体现在建筑物、文化、人文历史等方面。澳门从一个小渔村演变为今日繁荣的现代化都市,每天都有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涌入澳门。这档节目以独特的视角,带观众了解澳门;《情·味双传》专注于对澳门老商铺的记录。澳门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在澳门扎根的老商铺却仍然保留着昔日的风貌。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各个老商铺经营者的深入交流,分享他们创业、传承、守业的经历,讲述独有的澳门人情味;《澳门出品》面向澳门本地新一代文创人士,每集片长5分钟,涵盖漫画创作、舞台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书刊出版、绘画、建筑设计、摄影、电影制作、纪录片制作、手工作品展示平台等内容,介绍创作者的心路历程、特色作品及他们对市场和政策的期望。
此外,还有讲述澳门人生活故事的《澳门人·澳门事》,其中有:介绍澳门本地饮食的《老陈食通街》《齐齐食通街》,回顾多元文化形成、讲述澳门人乡土情缘的《他们的澳门》《他们的新年》等。澳门开埠至今,经历了四五百年的岁月洗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正在消失或改变。这些电视节目通过与嘉宾对话,借助旧相片或影像,缅怀昔日陪伴大家成长的集体记忆,令新一辈人认识昔日澳门。
澳门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工作和生活,澳门电视台策划制作了《澳门情·家乡餸[7]》《澳门情·家乡餸之贺回归》《澳门情·家乡餸之寻找家乡的故事》系列节目,从身边饮食入手讲述文化传承,通过制作及品尝不同的家乡菜式,将“澳门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的“家乡情”融为一体。节目还邀请了在澳门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与主持人一起自驾游,远赴内地寻根,启发青年听众多角度认识中华传统风俗。
三、文艺综艺节目积极培养、发掘本地人才
为推动澳门影视行业的发展,澳广视推出《澳门制造——微电影》《微电影频道》等节目,挖掘、培育影视新人,让澳门新一代导演、演员及原创视听作品有更多的机会崭露头角。通常,每期节目除播放微电影,还会邀请相关的导演、演员及制作班底到场,与观众分享拍摄过程和制作构思,就作品主题展开多角度讨论,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
2014年推出的音乐节目《热闹乐坛》,每集邀请来自澳门或其他地区的歌手、乐队与音乐人,与观众分享他们的故事和音乐梦,同时围绕不同的音乐主题讨论及交流。嘉宾在节目中或现场演绎自己的歌曲作品,或提供MV给观众欣赏。通过这种方式让本澳歌手及乐队获得更多的宣传机会,推广本地原创音乐;同时,也注重音乐节目的多元性,邀请海外歌手和音乐人以不同角度参与音乐交流。
此外,还有专门挖掘本地表演人才的《闯关》《唱好舞台》《金曲王》《SING擂台》。如《SING擂台》为澳门居民提供一个展现个人才华、比试歌艺的平台;《金曲王》由怀旧歌曲爱好者演绎经典金曲。为了配合节目的怀旧情怀,节目中还会回顾澳门的社会变迁;通过参与者献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将其送给同区老街坊,让观众在欣赏经典金曲的同时,加深对澳门的认识和情感;《唱好舞台》以跨年代的音乐类型、不同的曲风作为每集主题,让本地歌手和乐队充分展示才情,推动本地音乐文化发展,发掘具有潜质的本地歌手,为澳门流行音乐发展带来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