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中花树

框中花树

框式的构图总是很吸引人,而且也更适合主观拍摄意图的表达,

因为摄影本就是试图截取和留存的艺术,它的法则就是减法。

在照片中,这个“框”可以出现,但大多数时候并不出现,

而一旦出现,框式构图精彩的形式感是毫无问题的,

关键在于,

你是不是拥有一双发现由彼及此、为我所用的“框”的慧眼。

如何从大千世界中截取一隅、从无尽时间中凝出一瞬,

不仅仅是摄影,恐怕是所有艺术共同的旨求。

在这张照片中,

两个不同宫殿建筑看似相连的檐角与周边的阴影,

一同“框”出了这个竖构图的画面,并且“框中有框”,

以蓝天为背景,一上一下,

两个明亮的四边形,框出了一棵开满了花的树、一个耀眼的黄琉璃屋脊。

花与建筑、活泼烂漫与庄重拘谨

完全相左的两种气质就此被安放在近在咫尺又远隔天涯的两个框中。

阳光下,满树的花朵童话般透明,

它是画面中唯一且格外热烈的生命,

也是这张照片中最让人动心、动情的看点,

每一朵花仿佛都是被禁锢的宫中人的愿望与期待,

“青鸟殷勤为探看”,深宫里的花儿是否负有与青鸟同样的使命?

在框式构图中我们寻找框、制造框,

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框”常规观看之下根本不存在,

是拍摄者寻找到了这样一个巧妙的视角,

并用长焦镜头压缩了空间,

才有了这浑然天成的框和框中景物。

然而,全部囿于框中未免匠气,一定要记得还要打破框,

在你设置的框中必有一些东西神游框外才好,

譬如这张照片中这热烈的满树繁花。

影像独白

在摄影中,视点的选择极为重要。视点决定视角,视角又决定构图,构图对摄影的重要性是大家共知的。我在故宫中拍摄多采用平视点,只因故宫是我国古典建筑的典范。而我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点,是讲究对称,讲究稳重,讲究周正。因此在拍摄故宫时,构图要特别注意画面内建筑物的横平竖直。

为了做到这一点,平视角当然是最佳选择。然而为了实现拍摄“看不见”的故宫,我觉得方法之一就是采用非常规视点。一次我来到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时,看见紧贴着宫殿的杏树正怒放着杏花。

我多次拍过此处的宫殿与杏树,这次我不再重复以往的构图,索性躺下,在一个仰视角中,竟然出现了由宫殿的屋脊、檐角和宫墙构成的连环相套的两个框,而杏花与蓝天白云也被收进了这两个框中。如此构图使观者的视线不仅黄瓦与红墙、蓝天与杏花相遇,也许还会与幽禁、思春等情境联想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