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 渐

相机:尼康FM2,镜头:150mm,光圈:f/8,快门速度:1/120秒,ISO: 100
应该用的是长焦吧——画面的纯净感和整饬、简约,
让我感觉到它是在被精心剪裁的、不被惊扰的远处。
大面积的纯净的天空让观者的注意力自然下移到细节更为丰富的雪丘上。
漂亮的侧逆光勾勒出雪丘饱满的立体感,
丘上的曲线,暗部雪的细纹,
都使这张照片充满了恬淡的趣味。
沉静而圆润的雪线曼妙而舒展,
受光处的白雪呼应着白云,
背光处雪地的灰蓝呼应着蓝天,
色彩与明暗微妙地过渡,天地圆和交融。
极简就是极丰,摄影者显然深谙个中妙处,
简单的色彩和简洁的构图成就了这一张意韵隽永的照片。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必定是苍茫雪野上一处极寻常的风景,
也许它曾在我们匆忙而轻蔑的扫视中视而不见。
杜夫海纳说“现实是取之不尽的意义之核,然而它却没有自身的意义。”
因此,我们拍摄的只是我们想拍摄的,
现实的意义等待我们去赋予或发现。
拍摄就是将这种被发现的意义通过照片表达出来,
它体现着自然也体现着自我,这种赋予和发现是对生存意义的关照。
对于这样的风景,我们暗赞发现者的慧眼,
感慨自然的完满可以这样以退为进地让焦躁的我们迅速安静,
也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这样一处静美的风景,
它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已忘记很久。
影像独白
阳光下的雪山明晃晃的白亮一片。乍一看除了通体的白色,雪山本身似乎没有更多的东西。然而,摄影家必须比常人看到更多的东西,尤其要看到那些能构成审美层次的视觉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审美关系。
面对雪山,通过相机的镜头细细观察,我发现虽然是晴空,天却显得灰蓝,山与天之间浮起的白云也含着灰蓝的成分。雪山细看也不是一片雪白,由于山体的凹凸,背阴中的雪因享受不到阳光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蓝色调。于是镜头中的雪景在蓝、白、灰色彩的呼应、排斥、融合之中,转化成为单纯而又富有韵律的色彩美感。尤其令人兴奋的是,阳光在山脊的曲折之处雕刻出一条蛇状的亮线。
为了在胶片上强化我的视觉感受,在曝光时我有意识欠了一些,使蓝天、浮云和阴面的雪山都美好地统一到灰蓝的色调中,突出山上那蜿蜒游走的亮线的洁白和精致美丽的细节。现实中一座普通的雪山借助色彩转化为一个有抽象意味的超现实梦境。
“现实是取之不尽的意义之核,然而它却没有自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