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为谁生

相机:尼康FM2,镜头:100mm,光圈:f/8,快门速度:1/120秒,ISO: 100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图像中,
门的出现总会惹起我们的好奇、神往或者犹疑、不安。
照片中,映在红墙上的壮硕树影、门内被阳光照耀得鲜亮蓬勃的绿色
植物以及从门外蔓延至门内的密密匝匝的低矮野草,
它们内外相应、虚实相生,
似乎正以此种欣欣向荣的姿态欢快地相互祝贺着:
这个地方多好啊!这个地方多么适合我们生长啊!
然而,这任性疯长的植物也正透露出此地荒芜、人迹少至的境况。
红墙朱门的旧色与树木生机盎然的新绿,
相形之下,引出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无限怅惘。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有门窗的四壁让我们面对自己,故有“闭门思过”之说,
而有四壁的门窗又让我们心思雀跃,魂不守舍。
这帧照片选取了“门”为中心
即是选取了一个隐含着出入、去留、动静意象的中心。
它又以门周边景物的虚实盛颓相互对比映衬,
定格出了一个典型的“此地今日荒芜”的宫苑空间。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虽然你之前并不知晓拍摄者的意旨,
也不了解这个宫苑一角有何典故,
但当你观看这张照片,你会觉得在葱茏绿意间,
有一些感伤,有一些落寞,有一些幽幽的情愫萦绕在宫门内外。
影像独白
英华殿是位于紫禁城西北角的一座宫殿,至今未开放,愈加显得神秘。一天,故宫突然通知我,可以去英华殿拍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我怀着兴奋之情进入了英华殿,很快拍了不少照片。拍着拍着,渐渐地我放慢了拍摄速度。想到某哲人说的一句话:“在诗人经过的地方应该留下的是线索,而不是证据,因为只有线索才能给人带来浮想联翩!”
经过观察,我的目光停在红墙上的一扇小门。这扇门很小,没有门楣,几乎只是一个洞。透过门洞狭窄的视野,出现了洒满阳光的树丛,除此什么也看不见了。在门洞两旁的红墙上,飘摇着或粗或细的浓黑的树影。我用长焦镜头截取这段有着一个小门洞的红墙。为什么如此取景构图?当然是红墙上那触目的树影,更是门洞内遮目的树丛。影子自然是隶属于线索王国,遮目更能激起好奇,而好奇就会促使你醉心去幻想、奇想、空想。于是我面对红墙,面对着有门洞的红墙、有树影的红墙,按下了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