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衷

相机:尼康FM2,镜头:28mm,光圈:f/8,快门速度:1/120秒,ISO: 100
这张照片的构图简洁大胆得让人吃惊,
而丰富的联想正因此而生。
深蓝、大面积的黑衬托出一团明丽的彤云,
在沉沉的夜色里她是如此神奇,如此无畏,如此嚣张。
神奇的彤云,仿佛一切世事的初衷,璀璨而分明;
仿佛初生的梦想,简单而纯粹;
有几分一见钟情的惊喜,有几分义无反顾的决绝。
世事如此多变如此隐晦,
上下囚杀中,还留有多少冲劲和憧憬?
如彤云般纯净热烈的初衷与梦想有多少未被改变?
暗地上的彤云图解的正是一个悬于仓皇世事之上的初生梦想,
其寒凝冰,其热焦火。
所有人都期待自己的梦想能够次第展开,
虽然她总是渐渐黯淡。
就像这张照片,如果没有彤云必然了无意趣,
轻盈夺目的彤云是厚重的黑山日复一日的等待和旷日持久的梦想,
更是消散前云自己的初衷。
对山的故意曝光不足无疑是为了更鲜明地还原和突出彤云,
在这张照片上,山是被要求隐没的,
只要保留轮廓让我们一看便知是山就足够了,
但隐没并不是次要,它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说明了这一点。
云是故意被突出的,山是故意被隐没的,
这是作为忠实表达的摄影和作为呈堂证供的摄影最大的不同。
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因为很多真相被掩盖在假象下面甚至永世不得翻身,
这也是道德与法律经常争吵的原因。
当我们拍摄时,
自然光线的明灭移动、一朵漂泊的云的随意逗留、恰到好处的温度风速……
我们面临如此众多的不可控不可知,
我们孱弱而心虚,不能左右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
有时自己对自己藏身的躯壳还要妥协,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拍这样的一张照片表达自己。
解读照片是一场冒险,因为存在解读不够或过度的可能,甚至误读,
毕竟瞬间性的视觉的照片与线性的思维性的文字
在记录和表达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它们之间又同时存在着那么多的相似共通。
内容可以不同,题材可以不同,表达形式可以不同……可以有诸多不同,
但判断一张照片和一段文字的优劣却有着同样的终极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
它是否直接打动或者间接触动你,
它是否正好就是那张你想要的邀请函。
影像独白
一年冬天的坝上,一场大雪,我和影友都很兴奋,天不亮就赶到一处名为将军泡子的地方。对着一座白雪皑皑的山丘,等待着日出。那天是一个大晴天,本来应该有比较理想的日出。可偏偏在日出的方向有一朵云彩遮住了冉冉升起的太阳。大家都很郁闷、失望,眼睁睁地看着被云遮住的日出无计可施,认为日出拍不成了,因而都停在原地发牢骚。
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异常失望,面对被云遮住的太阳,不知如何是好。可当我冷静了下来,仔细观察四周,重新思考后,决定放弃原有的拍日出的想法。调整思维,很快做出了新的摄影方案。利用非常态的曝光,将眼前的雪景转化成另一种风景。
我对准遮住太阳的那朵云测光,并取中灰值,此时的太阳已经很高,云的亮度很亮。按云朵的中灰值曝光的结果是,云朵成为金红色块,天空则因曝光不足成为深蓝色块,而逆光中的山丘和雪原,则因严重曝光不足成为灰暗色块。这种曝光方式,使画面产生了现实中不曾有过的景象,或许会给观者带来误读,但在摄影创作中,误读或错觉或许是我们摄影师应该追求的。
这张照片的关键是非常态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