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翔

相机:佳能5DII,镜头:105mm,光圈:f/11,快门速度:1/120秒,ISO: 200
传说有一种叫作“鹏”的鸟,
翅膀大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云,
轻轻扇一扇翅膀,就能飞到九千里高空。
可惜这样令人惊叹敬畏的鸟儿并不常见,
两千多年来也就只有庄子前辈见到过一回,
可能还是在做梦的时候。
日常我们所见最多的鸟儿,
正如这张照片中的鸟——小小鸟,
在大面积苍翠欲滴的竹海衬托之下,
这小小的一羽更显得楚楚可怜的微茫。
仔细看,照片中虽有翠竹千行,
却都朝着画面的同一方向倾倒,
可知风从右上来并且风力甚健,
而这只小鸟则正是迎着风吹来的方向飞去——
逆风飞翔。
逆风飞翔,岂知所有真正的飞翔都必然是逆风而上。
顺风而上那不叫飞翔,准确地说,那叫“飘”。
真正的飞翔从来就充满抗争与不屈,它有自定的方向,
它需要飞行者自身的力量、勇气和信念。
“不如乘风归去”,是失意的归隐;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被动的漂泊;
“吹梦到西洲”,是痴情的梦呓……
所有顺风的飘飞都因太借重于外力而失去自主,甚至失去自我。
某种意义上,一切自定自控方向的腾空漫步都可以称为飞翔,
而一切飞翔之中最美的就是逆风飞翔。
无垠的背景,小小的抗争,
观者也许会油然而生一些悲壮、一些怜悯,
也许会以“旁观者清”的姿态不屑地说一句“皆在环中”。
但在真真切切的抗争中的一羽,
却自愿沉浸在搏击的紧张中并追逐释放能量的酣畅快意,
有追求就不会退缩不会畏惧淹没,
纵然知晓“环中之说”也仍然选择沉浸于刹那的凛冽搏击中。
如图中那小小一羽与顺风倾倒的千竿翠竹的逆向而行,
以最真、最美的姿态——
逆风飞翔。
影像独白
在大庆湿地观景台上,俯身下望是一片芦苇,在风的劲吹中,芦苇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停。我采用了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着这片风中芦苇,拍下的既有用低速快门拍摄的带有动感的画面,还有用高速快门拍摄的高清晰画面。我都很不满意,因为画面太简单、单调了。然而,摄影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现场性,人可以利用现场具备的条件,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制造条件。优秀的摄影人往往可以预见某种机会的来临,并且当机会来临时能捕捉到它。
我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望着湿地的芦苇丛,心想既然是湿地,就有水,有水就会有水鸟,耐心等待,多半会有水鸟飞来。多数影友都陆续离开观景台。不一会儿,真的飞来了一只水鸟,在逆风中掠过芦苇。
当飞鸟还未飞到取景框中央的时候,我就按下快门,将它飞翔的姿态永远定格在画面上了。单调的芦苇丛因为一只水鸟的出现,也就有了生气,有了内容,甚至有了故事。
摄影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现场性,人可以利用现场具备的条件,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制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