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 崛

奇 崛

相机:尼康FM2,镜头:400mm,光圈:f/11,快门速度:1/60秒,ISO: 100

我印象中的长城就是这个样子,

沧桑、奇崛,

在陡峭的山崖之上,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在险峻得有些狰狞的山崖环绕之下,

长城显得娇小了,

娇小却不孱弱,

倒像是长相斯文秀气的将军气定神闲地坐镇千军万马。

有阳光正好照在长城上,

弱弱的光线不够硬朗。

崖壁泛出的青色成为主色调,

冷冷地突出了长城和山崖的苍劲粗粝,

方正的构图增强了长城的稳定、稳重感。

长焦镜头的使用有效地压缩了空间,

使长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在山崖上蜿蜒。

长城与山崖这种紧密契合的状态,

让人忍不住惊叹自然的雄伟与鬼斧神工,

又忍不住赞叹人类的因地制宜、巧夺天工,

中华民族的不屈与智慧尽显其中。

悬崖上、城砖间黄黄绿绿的草木点缀着线条刚劲的画面,

凸显的却是与悬崖、长城同样让人肃然起敬的神奇力量。

在这样一张照片中,无论主体、陪体,无论大面积、小点缀

都诉说和彰显着同样的态度——

不是外放的桀骜而是内蕴的倔强。

正是这种大小累积的相同气韵使这小小的画面显出压缩的密集的质量感,

它仿佛蓄积着惊人的能量却隐而不发,

在倔强中透着威慑的寒光与雄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也将自己的风骨镌刻在一方城上,

风骨需要传承而不是凭吊。

爱这奇崛风骨。

影像独白

我一次次攀爬北京箭扣长城,是想拍出一张能彰显它傲然于其他长城的奇崛、险峻的神奇面貌。多少次构图,多少次曝光,多少次叹气,多少次失望,我终于迎来了机会。

当我站在箭扣半山腰的一座敌楼上,回望另一座敌楼时,发现那座敌楼的背后是一片狰狞的崖壁。阳光正从侧面照在敌楼上,亮亮的,而不直接受光的崖壁却是暗暗的。敌楼和山崖、人工和天然、沧桑和粗粝形成了对比,对比则生出了巧夺天工与意趣天成共存的美感。

为了强化这种共存的美,我应用了长焦镜头压缩空间距离的本领,不仅使敌楼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紧贴在崖壁上,而且因为敌楼与崖壁的紧密使其对比更强烈,让观者不得不发出惊叹:鬼斧神工就在箭扣。

在这样一张照片中, 无论主体、陪体,无论大面积、小点缀都诉说和影显着同样的态度——不是外放的桀骜而是包容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