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狮子的气质与场

铜狮子的气质与场

相机:佳能5D,镜头:105mm,光圈:f/8,快门速度:1/60秒,ISO: 200

铜狮子顶着雪,身上系着精致的璎珞和漂亮的铜铃,

它探出的前爪下轻轻按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狮子,

按照中国传统工艺规范,这些细节说明它是一只身份高贵的雌狮。

雌狮微微低头,目光向下犹疑着,

似乎又要关切脚下与她亲昵嬉戏的幼狮,又要分心观察有无生人闯入,

它的嘴巴微微张开似乎低声嗔怪小狮子的顽皮。

这只狮子漂亮、慈爱、敦厚,但不威武。

在紫禁城,前殿后宫的铜狮子、石狮子,大大小小总有千百只,

太和殿前的狮子威严,午门前的狮子凶悍,而后宫的狮子则需要敦厚。

据说,紫禁城里所有铜狮子的耳朵都是立着的,

唯独乾清门前的铜狮子耳朵耷拉着,

这是警示后宫诸人对于前朝政事要少听少议论,严禁妃嫔干政。

按照以物喻人的惯例,

敦厚既然是紫禁城对后宫女子的良好期盼,

那么威武就不是后宫狮子的气质。

可见,只有在相应的“场”里才能确定和突出主体的独特。

在这张照片中,大光圈让狮子的形态及其主体位置得以凸显,

狮子的金黄又与隐约半启的宫门上门钉的金黄相呼应。

正是有这样的主体与背景的虚实结合,

让我们得以确认这张是与紫禁城有关的照片,

并由此产生关于皇宫的种种联想。

如果那模糊的背景是街头,是车水马龙的马路,是货架,

那么,同样是这只狮子,我们不会有确定的关于紫禁城的联想,

它也许是古玩市场的赝品文物,是街头的现代仿古工艺品,等等。

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场,不仅是铜狮子。

呆在该在的场中,是物之幸也是观物者之幸。

你必须在你的场中,你才有意义。

影像独白

雪后,我来到故宫养心殿前,看见殿前宫门两侧的铜狮子身上还有不少残雪,模样显得有些滑稽,又颇可爱。我选择了其中一只母狮子,在离它比较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将它与游人切割开,以红色的宫门为背景拍下了它的全身照。画面上除了狮子的形象,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那红、黄、白的色彩组合,这种色彩的组合只有在雪天才能拍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