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山的傍晚

相机:尼康FM2,镜头:28mm,光圈:f/8,快门速度:1/60秒,ISO: 100
这是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正徘徊在这座不寻常的建筑物上不肯离去。
曝光不足使大部分建筑失去了暗部的细节,只剩下轮廓,
而那两处亮点就更突出了——
暗调的画面中,两个大小不同的金色三角几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歇山的金黄色与天空的湛蓝色形成了赏心悦目的对比。
由于远近的关系,相同的歇山在体量上形成了有趣的大小关系,
它们呼应着,有一点顽皮、有一点亲昵。
大歇山上繁复的雕刻在金黄色阳光的照射下精致堂皇,璀璨夺目;
小的歇山是黑暗中的明眸,它在大面积的黑色包围衬托下神采飞扬,
有了它,整片沉闷的黑色一下子灵动起来,
它是这片封闭的黑暗的剔透的心窗。
心开窍于目,歇山就是这座建筑物好奇的张望的眼,
它兴致勃勃地打量着从建筑里进进出出的人,
它并不在意
那些人是不是只是听着导游语焉不详的介绍,漫不经心地走过,
它只是试图记住每一个阳光灿烂的傍晚,
对它来说,每一次与阳光的对视都刻骨铭心。
影像独白
我曾反复说过:好的照片不是拍出来的,是走出来的!为什么,是实践告诉了我这个道理。最初让我悟到这道理的就是这张照片。
我曾上百次来过故宫,它对我而言,可以说熟之又熟。俗话说熟能生巧,那是指的技艺,对观察来说熟却能生麻木。对于熟悉的景物和人物往往产生没有感觉的苦恼。没有了感觉当然也就不会有发现。如果没有了发现,对于摄影来说却是致命的。因此,为了摆脱因熟而形成的困境,我又一次进入故宫。在紫禁城里,我放开脚步,无目地乱走一气。没曾想,这次乱走,还真的在熟悉中遇到了陌生。
当时我走到乾清门旁的一个角落张望,恰好夕阳照亮了一前一后、一远一近、一高一低、一左一右的两面宫殿的歇山墙。由于是侧光,角度正好,两面歇山墙熠熠生辉,格外明亮。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歇山墙为基准曝光?由于当时它们的亮度远远高于其他景物,如此曝光,肯定会使整幅画面暗下去,而那两面歇山墙就会在大面积的黑色包围中成了两个相对比、相呼应、相映衬的夺目的金三角。事后照片印证了我的构想,也提醒我“走”是解决困于无所发现时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