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资队伍和基础能力建设为关键,整体增强学校综合实力
(1)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组织开展第6轮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信息化素养、班主任、德育干部等专业(项目)培训。探索制定教师专业大类企业实践培训标准,落实专业教师每5年赴企业1年实践。完善教师跨省市企业实践培训机制。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组织开展中职校长高级研修班。继续推动专业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和校长赴德国、英国等参加专项培训。
(2)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组织上海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开展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第八届教师教学法交流评优活动。
(3)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支持和鼓励各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培训资源和培训模式创新,建设一大批面向重点人群、学习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资源库,开发遴选一大批重点领域的典型培训项目。
(4)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制定推进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市级开放实训中心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实训中心分级分类指导与管理,开展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和等级认定以及部分新建实训中心验收工作,提升开放实训中心运行能级。继续做好专业实训环境教学条件指南编制。
(5)推进信息化2.0建设。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立项培育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市级信息化应用特色学校15所。推动上海市信息化应用标杆校创建工作。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做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市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深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有效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6)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鼓励学校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革创新。开发工业机器人等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支持学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本市职教先进办学经验、专业教学标准、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
(7)加强长三角职业教育交流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精准帮扶。建立并运行若干长三角区域性职教集团,促进长三角区域职教资源统筹协调布局,探索推动学生跨地区实习。探索建立长三角网络课程开放共享运行机制。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依托沪喀、沪果、沪遵、沪滇职教联盟,实施上海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