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就业环境
(1)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将推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惠民工程来抓,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就业工作联系、考评、奖惩等一系列就业规章制度,统筹有关部门通过平台搭建、渠道拓宽、信息指导等方面,完善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从“能就业”到“好就业”。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开展就业工作专项调研工作,了解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督导各职业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就业工作。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的组织领导架构,确保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管”得住、“管”到位、“管”出成效。
(2)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管理,确保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优化“全盘考虑、全程关注、全心服务”的就业服务工作格局,凝心聚力、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就业工作意识,成效显著。完善了中职学生就业工作的“三级领导体制”,充分凸显了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特色。“三级领导体制”:一是以市委市政府为主导的市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和指导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以各中职学校为中心,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与安排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以各中职学校系部为中心,成立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办公室,从微观层面具体负责处理本系部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事务。通过“多层级、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实效。
(3)构建就业预警体系。教育与人社等政府部门、各职业学校、人才交流机构和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专业科学评估和前瞻性预测,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预警和人才需求预警,从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等维度出发,核算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综合指数,建立融“就业评估、质量评价、专业预警”为一体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与专业预警体系,并对在校生展开择业倾向和就业意向调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大学生全程化就业预警教育。目前已形成政府、学校、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毕业生就业动态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