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举措

三、工作举措

(1)加强就业监督指导,提升就业服务力,完善就业保障措施。一是转发《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对实习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编制了“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协议书”“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企业备案表”“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个人信息备案表”等,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制度。二是通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专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二是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职业典范、创业能手作为德技辅导员,深入学校开展德育宣讲和就业指导。四是以“校园文化月”“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为载体,寓就业指导于活动之中。五是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报告、企业实地参观等各种形式,进行职业引导。六是搭建网络媒体,构筑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交流平台。

(2)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国首创“德技辅导员”制度。制定出台了《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1+3+1”配套文件,构建了具有大连特色的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了26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促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开展初中毕业起点“3+2”对口贯通培养,打通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开设“创客”类选修课程,建设创客体验空间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有序启动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并实现稳定优质就业。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截至11月9日,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为91.87%,2020年年底就业率达95%左右。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创就业新天地。2019年,建立深化产教融合“双市长”协调机制,提出产业人才需求、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配套措施建议。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遴选11家重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从2012年以来,组建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交通、服装、学前教育、智慧健康养老等8个职教集团(联盟)。在20家企业设立了学生实习和教师岗位实践示范点,建设了7个示范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了装备制造等8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积极完善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围绕大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增设了面向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产业的3D打印、物联网、工业机器人、邮轮乘务、养老服务等3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全市有12所职业院校、29个专业、4100名师生参加“1+X”证书试点。

(4)做好升学服务,不断满足毕业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满足学生升学需要,许多学校开设升学辅导班,制订升学班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优秀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加强备考和教学过程管理。依托职教集团内职业院校,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并通过“3+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注册入学、普通高考等方式,满足学生升学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