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能力

(二)注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能力

(1)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教育布局理念,实施中、高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推进职业学校集约发展和布局优化。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学校专业水平评估、专业与产业吻合度调查,提高专业与产业吻合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人才培养品质。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推动各地各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状况,科学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急需和社会紧缺专业,特别是贴近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

(2)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各职业学校将提高内涵建设水平作为重点工作,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双创人才培养为平台,全面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每年召开企业行业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深化校企合作,推行“1+X”证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大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力度,培养国际性技能人才。开展好校、市、省、全国“四级”技能大赛,以赛带教、以赛带练,以大赛引领教学模式改革,大赛成果普惠所有学生。

(3)加强专业建设。着力提高学校专业集聚发展水平,开展专业群建设,实施中职学校“领航计划”,建设50所左右国内一流的中职学校。继续推进专业群建设,有效发挥专业之间的互为促进、互为带动、互补共享作用,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从“根”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推进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以理论考试结合技能考试的方式引导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48号),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落实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充分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毕业生吸纳能力,以校企合作的零距离,推动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面向全省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工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开发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省级管理服务平台,注重提高学徒的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和企业认同。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