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之前做功课

15 开会之前做功课

一般而言,从会议开始到最后得出结论,要经过很多步骤。

1.信息共享

2.提出论点

3.针对论点,与会者进行思考

4.讨论

5.得出结论

要想在会议中将这些议程全部做完,是极其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花费在会议上。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把会议时间全部花费在了企划案的说明上,根本就没有多余时间进行更深层的讨论,会议就结束了。下次会议也只不过是重复相似的情形,这样一来,永远得不出结论。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议时间,要将更有实际意义的讨论和导出结论这两个步骤,也就是步骤4和5放在特殊的位置上。所以,会议的前三个步骤要在会议前解决,要事先听取相关的反馈信息。

当反馈信息中存在某些让人不安的因素时,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事先准备,有效应对那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如果我们不作准备就去参加会议,被上司问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企划的内容我看明白了,但是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不是吗?”

无论你怎样解释说“没问题的,一定卖得出去”,也丝毫不具有说服力。如果我们事先得到“可能会卖不出去”这样的反馈信息,就可以及早考虑应对策略了,不是吗?

“事前您对是否卖得出去存有疑问吧,我将公司的产品与其他公司的类似产品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得到了不错的调查结果。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滞销的可能性,但是我认为畅销的可能性会很大。”

如果进行这样的发言,会议议程就会基于这些调查问卷和数据,转移到市场动向调查和销售的讨论上了。也就是说,由于作了事先准备,讨论的内容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我还是职场新人时,会在开会前通过邮件向领导或同事提出问题。如果对他们的反馈信息存有疑问,我会再一次提出问题,再次收到问题答案后,我才去参加会议。

这样,我在会议中只专注于那些自己尚不知道的内容就行了。当所有与会人员都处于极其忙碌的状态中时,我却能够让这短暂的时间变得充满意义。

请一定要记住,开会之前做功课,能使讨论更加深入,更有效率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事前做功课不仅适用于会议,也同样适用于企划案的制定。

事先向上司和同事打听到的相反观点和不安信息,可以通过调查和深入探讨迎刃而解。与上司的交谈要尽可能简短,这样一来,从确定企划案到完成的时间就会缩短。同时,工作的周期也会缩短,你自身的能力也会更快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