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书不可以速读
“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
这是生命网络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出口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进行对话的时候,自己的话被对方当作耳旁风,无论是谁都会觉得讨厌。所以,我们要慢慢地读书,仔细地、一遍一遍地读。
我很赞同出口先生的想法。我讨厌滥读,所以养成了一旦决定阅读,就会精读的习惯。
现在很多人都提倡速读,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我认为与其速读五本书,不如将一本书认真地读一遍。
“对自己而言,没有阅读价值的书,不读也罢。”这也是出口先生说的话。
“如果读不懂古典书籍,那说明你笨;如果读不懂新出的书籍,那就是作者笨。”
古典书籍是经历了时代检验而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汲取其内涵,深入理解。但是,如果读者连浅显的新书都读不懂的话,作者负有一定的责任。
对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来说,不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没有精读一系列相关资料,是无法把握这一领域的脉络的。
在选购图书的过程中,如果你不想浪费时间和金钱,就请先在书店或是图书馆认真浏览你希望了解的书籍。在遇到自己能够认真读下去的书之前,要一直重复这一过程。
我们在考虑加入健身俱乐部的时候,要对俱乐部的场地、营业时间、氛围、浴室、教练、器材等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后再进行选择。入会后,如果我们不喜欢,也可以换成其他俱乐部,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书也是如此,也有适合自己的图书和不适合自己的图书之分。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之前,请一直寻找。如果没有找到,更换得再频繁都是可以的。
即使找到自己能够细心读下去的书,如果只是一味地读也毫无意义。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写下感想。
这和工作中的复习是一样的。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要将脑海中浮现出的想法写下来,转换为自己的储备财富。
但是,千万不要误解。花费3小时读书所取得的价值,也只有3小时而已。书籍中充满了深奥的知识,但请不要认为,读完之后就会一下子变得能力倍增。请不要对首次阅读抱有过高的期望。
在哈佛商学院留学的时候,我一直拼命地记笔记。当时什么都想学的我,在80分钟的讲义中记下20项学习内容,就已经是极限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要学的东西积累到了300项、400项。这是远远超过我的能力极限的庞大数字。
注意到这一点后,我改变了做法。只记下在80分钟的讲义中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即使这样,一年的时间也会积累200项、300项学习内容,也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
读书也是一样,没有必要将书中的所有知识全部掌握。
也许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学到东西。读3小时书法练习册,字不会变漂亮,只靠读书也不会拥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但是,这并不是说读书毫无意义。读书的时候,我们只要认真地精读一本,哪怕因此有一点感悟,也足够了。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阅读,也是一种收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