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学习和模仿

16 工作是学习和模仿

许多企业的培训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十分完善。

如果认为这种恩惠理所当然,就会不自觉地摆出被动接受的姿态来。但是,请千万不要产生这种误会。在教室和企业培训中学到的工作技能是有限的。

我刚入职时,总是跟在同事左右。因为我想要学习他们向客户提问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以及其他经验。

拜托上司和同事把自己带到平时不可能去的场所,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我想要强调的是,要模仿在那里看到、听到的东西,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模仿和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和工作技能,这样说绝不为过。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没有必要模仿所有的东西。只要找到自己认为好的、符合自己风格的,积极去模仿就好了。

在我任职的第一家公司中,有个叫矢吹博隆的人,无论什么他都会换算成数字进行工作。就连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他也会全部将其转化为数字。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一点:借助于彻底的逻辑分析,自己的报告会更具说服力。所以,我模仿了他这种工作风格。

同样,我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另一位上司,御立尚资先生,有一个习惯,从出租车上下来的时候,一定会向司机道谢行礼。

“对于一位追求卓越的人来说,细心是必备品质。”

我没有忘记御立先生细心的样子。所以,我现在也会这么做。如果他对待司机的态度很蛮横,也许司机就不会礼貌地回答“承蒙您关照”了吧。

我在里普尔伍德控股集团时的上司,能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无论是在洽谈桌上还是在饭局中,他都会一直看着对方。从他那洞察对方的心理和偏好的行事风格中,我看到了磨炼洞察力的重要性。

我还曾和一个在美国长大、日语并不怎么流利的日本人一起共事。每当洽谈进入最后阶段,或真正想将商品卖出去的时候,他都会在不说谎的前提下,进行灵活的销售谈话。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直面问题,而且会着重强调自己公司的优势,迫使对方做出购买决断。

人们都说能做顾问的人都是优等生,所以只会讲正确的话。但是,这样一来就不能与人谈生意,不能谈生意就不能获得业绩,因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从商业风险的角度来说,有时需要的正是忽视结论、开拓创新的魄力。受到他那坚定地说“没问题”的自信态度的感染,我开始将直面各种局面变成了自己的必备素质。

在里普尔伍德控股集团时,我经常被叫到上司的办公室去。

“岩濑,看到今天《日经新闻》的报道了吗?”

“看到了,怎么了?”

“很有意思吧?”

“什么?哪里有意思啊?”

“虽然报道是这样写的,但另有含义吧。只要对此深加思考,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吗?”

上司就是这样一个人,仅仅一篇报道,就能引发其各种各样的想法。原本认为信息只需被动接受,但经历了几次这样的交谈后,我对信息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上司也好,同事也好,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如果自己也想变成那样,就马上模仿吧。如果有新发现或者新的感悟,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说句“啊,真是了不起啊”,而是对其进行模仿,让其变成自己的能力。

我想强调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从他人那里学习、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要吸取更多知识,获得更快成长,就必须见识各式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