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 成为能够抓住机会的人

专栏4 成为能够抓住机会的人

终于达成了与一直希望合作的客户进行合作的愿望,并且与他的关系也变得寸分亲近起来。某一天你接受了这位客户的聚会邀请。同时有一位客户邀请你参加与自己特别亲近的一些朋友的聚餐。

很不巧,你必须要参加的两次聚会在日程上出现了碰撞。而且你还必须去另一个聚会露一下脸才行,这样你就必须减少待在第一个聚会的时间。如果客户在邀请你的时候说:

“这么晚才邀请你,但请你不要太勉强啊。”

那么,你会怎么办呢?

我也有过相似的经历。

因为出席两场聚会,还要去唱歌,声音都变得嘶哑了,喝完酒后更是抑制不住困倦。每次都要过了凌晨1点才结束。由于连续几天的聚会,身体都搞垮了。

即使这样,我也会出席第三轮聚餐,也会唱首歌让气氛活跃起来。第三轮会餐在凌晨4点之后才开始,并且主办这次会餐的客户对我说,希望我一起陪同到最后。

我参加第三轮会餐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是与第一次合作的客户在除了商业场合外进行交流的绝好机会。第一次接受的邀请无论如何都要参加,而且为了能够长时间陪同,必须要事先作一些准备才行。

参加第三轮会餐,对我来说是关键。

“这是非常不错的机会,来吧。”

即使对方这样邀请,如果仍回答说“今天没有时间啊,不能去”,会让对方失望的。

如果事先有约定好的事情,也许这样的回答会得到对方的谅解。但是即使将所有约会都取消,对于自己的“关键时刻”也要心中有数。要抓住这个时刻,并在那时坚持到底。

“已经困得不行了,今天就回去了。”

这是种失职。如果决定了,就一定要做到底。

当然,能够准确捕捉关键时机的嗅觉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具备的。为了培养自己的这种嗅觉,当经验丰富的上司对你说出“这是个不错的机会”这样的话时,你必须要加以重视,肯定地接受。如果毫不在意地一律回绝,就不能抓住重要的机会。

为了不产生误解,我想说“第二次酒会不去也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是说无论何时都可以认为“不去也行”。拥有这种分辨能力很重要。

我认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生中都存在重要时机。如果将其比作冲浪,那就是在六浪来袭时冲上浪尖的感觉。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乘上这一浪。不要有“接下来也许还会有更大的浪,这一浪就放弃了吧”的想法。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很重要的。

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并不一定因为比别人运气好,而是在机会来到时能够注意到,并坚决地抓住。

与抓住关键时机相似的话还有“重视偶然”。

2010年3月16日,我和朋友两个人去看歌舞伎的最后一场公演。我们的演出票是3排16号和3排17号。一张座位号与演出日期相同,另一张则与我的生日3月17号相同。从这次偶然开始,3月后接连不断都是好事。

在六学同学会上说起这件事时,一位在公司上班的同学说:

“这只是偶然而已,这样的事多着呢,就像我……”

参加同学会的除我之外还有一位当董事长的同学。他说:

“偶然是很重要的。”

只有他同意我的想法。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重视偶然和运气。

事实上,偶然并不会频繁发生。而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将那偶然与某种预兆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对以自己能力无法企及的巨六力量保持敏感。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有点儿反应过度,但是我们也需要有“好事发生了,现在就是‘进攻’的时机”这样的感觉。祸不单行的时候,我们的感觉也应如此。

如果我们能够看清类似预兆的东西,我们的感觉就会变得敏锐,思想也会改变。例如,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办公室内,会感觉有好的“气”漂浮,这并非迷信。正因为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公司,才会让人产生信赖感,才会给人好的印象。

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最六的命题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将自己最六的能力用在关键时刻。

感知关键时机的能力,可以通过听取他人意见和积累经验得到提高。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力量不能企及的预兆心怀敬畏,要将走运的时候看作关键时机。

但是,如果只是等待,我们是无法成长的。以聚餐的事例来说,如果不能判断关键时机,就会在得到机会时参加所有聚餐。通过亲身经历,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判断重要时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