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灾疫电影:现实和幻想的重叠映射

前言 灾疫电影:现实和幻想的重叠映射

阿诺德·豪塞尔在他的《艺术社会史》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称为“电影时代”。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影片放映的主要地点是剧院、咖啡馆等。早期的电影内容以新闻事件和异国风光居多,通常只有一台固定摄影机拍摄的单个镜头片段。放映时,放映商把多个不同类别的影片或幻灯片放在一起放映,时间都很短。20世纪后,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由多个镜头组成的更长的电影,声音、音乐和科技特效等也加入电影中来。电影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电影所能表达的内涵也越来越深刻,电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娱乐休闲方式,人们也开始喜欢用电影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作为一门艺术,电影用影像和声音回应人类世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电影取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作用于社会和生活,是当下人类表达和记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电影根植于现实,用艺术的手法直观展现人类在现实中的种种遭遇,引发反思或者提出预警。20世纪是电影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在电影的诸多类型中,灾难电影以惊悚、悲惨的奇特画面展现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或者人类幻想的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灾难。《电影艺术词典》将灾难电影定义为:“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作为题材,表现了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恐慌心理和灾难造成的凄惨景象。”[1]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将灾难影片分为六大类:战争、自然、太空、后人类、科技和传染病。传染病灾难片是灾难电影的亚类型,主要讲述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精神恐惧与肉体磨难,以及人们在面对疫情灾难时在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间的选择困境。本书所讲的灾疫电影主要是指传染病灾难片,重点展现恶性传染病带给人类的伤害。灾疫电影通过展现传染病给人类身体带来的病症、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来透析社会症候,隐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顽疾,以及金钱和科技对人性的异化,从而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

在灾疫电影中,灾难被直观地呈现,人们面对灾难时的恐慌、绝望、愤怒、无力都放到了聚光灯下。灾难场面的直观性,面对灾难时人们的各类心态,人性的善恶、取舍之间矛盾的具象化让观众看到了灾难本身巨大的破坏性,也具体感知了人类的贪欲、人性的自私、爱的伟大及无穷的人类智慧。20世纪50年代,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通过《第七封印》探讨了上帝和信仰的问题。2013年,《釜山行》讲述了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同时也是一个父亲改过自新的故事。在《卡桑德拉大桥》中,众人众志成城抵抗美国军方对列车的封锁。《我是传奇》里美军孤胆英雄上校不分昼夜独自与病菌抗争,完成了对自己、对世界的救赎。在这些影片中,有爱人的背叛,有友情的破裂,有亲人的离散,有人类对自然的狂妄,有科技给人带来的恶果……人们通过观影,观看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同时审视和反思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没人会否认“灾疫电影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这种说法,很多灾疫电影的灵感来自现实世界或者直接就是历史事实。比如英国影片《黑死病》的背景故事来源于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疫情;中国导演2013年的作品《大明劫》是根据明末清初名医吴又可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来的;法国电影《屋顶上的轻骑兵》是以19世纪中期欧洲霍乱为背景展开的;《传染病》里有2003年非典的影子,《金鸡2》则更直接地表现了2003年非典时中国香港众生相。在这类影片中,人们对过去的灾疫进行总结性展现,再现了人类对于灾疫已有的认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很多电影明显是受了不断暴发的新型传染病启发,人们在观影时能轻而易举联想到真实世界中的某种传染病。比如《感染病毒》明显与非典有关,《极度恐慌》能让人想到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的片名直接就指明了疫病的类型。

灾疫电影中还有些影片带有科幻色彩。这类电影在立足科学幻想的基础上展开对现有或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合理想象,同时提出社会预警。1996年上映的电影《12只猴子》是电影史上经典的科幻片,讲述的是医疗专家追溯疫情病源的故事。《铁线虫入侵》讲述了由一种名叫“铁线虫”的寄生虫引发的假想灾难。科幻类灾疫电影常在生物学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处理,其中灾疫带来的惊悚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心有余悸。

电影是对现实的关照,它综合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经验,所以在观影时,观众常有感同身受的真实感。对已感染病毒的病人进行隔离处理是医学常用手段,因此大部分灾疫类影片都少不了展现隔离这样的情节,电影也借着隔离将故事推向高潮。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城市先后宣布封城,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门可罗雀,于是没有经历过这类疫情的人惊呼:这不是电影里出现过的场景吗?这些事情不早就在电影里发生过了吗?

电影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它以一种体验类的观感带人们进入不曾到过或者无法涉足的年代和地区,观看无法经历的事情。在观影时,电影给人的代入感常使人将现实和想象混淆。灾疫电影,无论是现实风格还是科幻风格,创作灵感都根植于现实,然后用艺术化的手段展现在人们面前。灾难在银幕上的具象化,意味着灾疫类电影实现了对现实和幻想的重叠映射。

【注释】

[1]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