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疫电影与现实世界的隐喻体系
隐喻(Metaphor)是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体系中,其基本形式就是在语言表达中用一种事物代指另一种事物。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构造概念和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认知活动。表达者将情感和意图隐藏于文字或者图像之中,通过认知上的共鸣唤醒受众的想象,完成对受众的意义输出。
电影是一种艺术化的叙事方式,导演通过影像符号,构成画面和故事,将各种社会隐喻通过镜头呈现。影视隐喻以具体作品的影像语境为背景,使影片的内涵和意义获得无穷的张力,从而使主题得到拓宽和深化。在电影中,通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组接,画面的潜在内容浮现出来,赋予画面以新的含义,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隐喻。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入思维活动,代入自身体验,超越符号的具体含义,完成对电影的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新体验与新认识。通过这样的过程,电影完成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启发观众从思维到语言再到意义的认识过程,产生思考。
20世纪30年代,英国新批评派创始人理查茨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隐喻,这些隐喻也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一些思维模式的形成。影视作品中的隐喻,常以画面、声音、色彩来表现,它通过对细节的联想,从而传递画面的复杂且庞大的信息。在影视语言中,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都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起来的。
“疾病本身唤起的是一种全然古老的恐惧。”疾病的概念隐喻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苏珊 · 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写道:“任何病因不明、医治无效的重疫都会被赋予许多意义。”灾疫相较于普通的疾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在人群中引发慌乱和恐惧。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灾疫,比如鼠疫、艾滋病、“非典”、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都曾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每一次灾疫的出现都是一场生命灾难。在与灾疫做斗争的过程中,对于灾疫的控制和治理还反映出政府的管理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医疗水平等,因此灾疫会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个领域产生诸多隐喻。面对陌生的、突如其来的灾疫,人们会不断在其上附加各种意义。例如,在中世纪,人们将鼠疫看作自然世界的末日,从宗教上赋予其天谴和惩罚的意义。甚至当下,人类社会在遭遇灾疫的时候,也难以逃脱被赋予人类是在接受末日惩罚的隐喻意义。
疾病的隐喻是常人疾病观的一种表现,随着医疗观念的发展而逐渐变化,也变成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疾病的隐喻能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疾病现象,个体通过熟悉的源域概念框架将复杂的医学问题简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并为疾病及其治疗的不确定性提供意义。疾病问题有时比战争等概念更复杂和微妙,用其来隐喻社会问题、政治决策、社会思想观念等情况,更容易让人理解。正是因为这样,疾病的隐喻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电影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符号的视觉艺术品,具有仿真性,它能创造出一种与现实高度相似的场景。电影既要满足观众直观的视觉体验,还要蕴含深层含义,因此隐喻手法在电影中用得非常多。除了文字语言之外,电影丰富的隐喻含义还蕴含在大量非语言符号之中。
电影中常见的隐喻手法包括视觉隐喻、蒙太奇隐喻和细小之物的隐喻。
从视觉上来说,电影用造型和构图、镜头和画面的上下移动展现丰富的隐喻内容。从镜头来说,拍摄的角度不同,艺术效果和含义也不同。正拍、仰拍、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拍摄角度拍出来的画面,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觉。通常情况下,镜头前高大威猛的人物象征力量与权力,在镜框边缘或下部的人物通常是小人物与弱小者的象征。从运动上来说,缓慢、收缩、向下的动作,常隐喻死亡;向外展开的大幅度动作常隐喻为开心;一连串短暂和害怕的动作隐喻为恐惧;波浪状的弯曲动作隐喻为色情,例如《美国丽人》中玫瑰花浴缸的幻想。
电影由一个个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电影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拍出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和构成方式就是蒙太奇。简而言之,导演拍摄了什么样的镜头、选择用什么镜头、以什么方式或者顺序来连接这些镜头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是影片的剪辑法、连接法。通过运用蒙太奇手法,让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使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增强。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通常,蒙太奇被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在此基础上,蒙太奇又细化为叙事蒙太奇下的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下的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下的杂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等等。
在电影中,隐喻蒙太奇往往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并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塑造出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除镜头隐喻和蒙太奇隐喻外,在影视作品中,一些细节物件往往也潜藏着诸多含义,这就是影视作品中的物件隐喻。比如:在电影中,金鱼常常象征爱情、性欲;鱼缸里的金鱼被围困、围观,隐喻主角处于困境。燃烧的画面往往是欲望、毁灭、新生的希望标识;火车代表着时代的转变、阶层差异;下水道寓意避难所、逃生通道,因此在《蝙蝠侠》《蜘蛛侠》这类电影中,故事情节偏爱下水道或者地下室。韩国电影《流感》中的偷渡客也是在下水道被发现的。《汉江怪物》里,一直笼罩水面的烟雾使得影片充满了恐慌和不安。有了这些隐喻和象征的存在,电影所蕴含的内涵会更加丰富。
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灾疫类电影中隐喻的内涵非常丰富。除了在镜头视觉、物件上的隐喻之外,灾疫类电影的很多隐喻以蒙太奇的方式出现在故事情节中。比如,电影中,怪物往往预示危机的发生,借此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影片结尾,人们总能将之打败,从而让人们从噩梦中逃离,由此来消解恐惧。通过对这些隐喻的设置,人们对于影片中灾难故事加以深刻理解从而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可以说,在灾疫题材电影中,病毒也不仅仅是疾病,电影通过层层隐喻反映社会问题,引起观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