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电影中的文明等级论

3.7 电影中的文明等级论

在前文中,我们曾总结了在灾疫类电影中病毒的来源都无一例外指向了他处和他国,尤其是东南亚和第三世界国家。比如《极度恐慌》里的“莫他巴”病毒和现实中的“埃博拉”病毒极其相似,二者都源自非洲部落,病人初始症状类似流感。《传染病》中的病毒来自中国,《感染列岛》中的病毒来自东南亚,《流感》中的病毒也来自东南亚。电影中,对于零号病人或者病毒来源地的这种设置,除了是在为本国、本民族开脱罪名,撇清责任之外,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文明等级论: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在东方文明中,东南亚都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越容易被设置成病毒来源地。带有偏见的文明等级论不可避免地也出现在了灾疫类电影中。

所谓文明等级论,是指从19世纪初开始风行于英美等国的一种关于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学说。这种学说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包含不同等级的发展模式。“欧美人塑造的文明等级含有一套由低到高的排列标准,这套标准将世界各地的人群分别归为savage‘野蛮的’、barbarian‘蒙昧/不开化的’、half-civilized‘半开化的’、civilized‘文明/服化的’以及enlightened‘明达的’(今译‘启蒙’)五个等级。”刘禾在《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1]文集的导言中写道:“经过几个世纪的沿革和变化,它慢慢地趋向稳定,及至19世纪初,形成了一套经典化的论述,被编入国际法原理,被写进政治地理教科书,被嵌入欧洲国家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后形成欧美国家认识世界的基础。”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西方文明等级论是带有偏见的,也很容易被理解为西方的、欧美的就是文明的,东方的、亚非拉的都是野蛮的。这种偏见不仅出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很多文化作品中也带有这类偏见。比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喜欢将英雄的形象设置成高大的白人,拯救世界的盖世英雄可能会有好多人,但处于核心地位的永远都是美国人。灾疫类电影中的文明等级论,一方面体现在对于病源地和“零号病人”设定上,另一个方面体现在面对病毒的入侵,电影中对不同的人群还会采取不用的救助措施。比如《汉江怪物》中,韩国公民与美国军人被区别对待。在《流感》里,韩国总理接受了美国领事武装封锁灾区的提议,韩国总统则力斥他们,坚持与国民同在。这体现了美国在韩国的地位、韩国在美国面前的无力,同时因为有坚持与民同在的总统的存在,又给韩国人留下了希望和出路。